聽到武百的這番話,趙佶的內心開始翻湧起來。
犧牲河北東路,換來聯手攻遼的機會,這究竟是一場劃算的交易,還是一個深不見底的陷阱?
他的心中充滿了疑惑。
武百目光銳利如鷹,他看出了趙佶的猶豫和思索,於是進一步誘惑道:“聖上,您想想看,若是我們將河北東路劃歸隋國,那隋國就直接與遼國接壤了。”
“到時候,我大齊就可以借道隋國,源源不斷地對遼國發動攻擊。”
“這相當於我們三國聯手伐遼,那遼國豈不是手到擒來?”
趙佶的眉頭緊鎖,心中的天平在不斷搖擺。他知道,這個決定將會影響到大齊的未來,甚至可能改變整個三國的格局,他深吸一口氣,試圖平複激動的心情,這個決定太過重大,他不能輕易做出選擇。
然而,武百的話語卻像一陣狂風,不斷衝擊著趙佶的內心。
他描繪出了一幅宏偉的藍圖,仿佛已經看到了三國聯手擊敗遼國的壯麗景象。
那種榮耀和勝利,讓趙佶不禁有些心動。
終於,在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後,趙佶猛地一拍桌子,下定決心地說道:“好!我答應你。”
“不過,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你身為一國之王,可不能反悔。”
武百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的光芒。他知道,自己已經成功地說服了趙佶。
這場交易,對他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勝利。他按捺住內心的狂喜,儘量平靜地說道:“明天我們就可以簽訂條約,齊宋二國結成兄弟同盟。”
“從此以後,我們攜手共進,共同對抗遼國。”
趙佶回去後,沒有片刻的停歇,即刻召來了朝廷中的四位重臣——高俅、蔡京、楊戩和童貫。這四人皆是朝廷中的佼佼者,各自在不同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趙佶端坐於龍椅之上,目光在四位大臣的身上緩緩掃過,然後沉穩地開口:“朕決定,將河北東路劃給隋國。”此言一出,四位大臣皆是一驚,但很快便恢複了平靜,靜待趙佶的下文。
趙佶繼續說道:“隋國與我們大齊將聯手攻打遼國,這樣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大宋分攤壓力,還能進一步削弱遼國的實力。”
高俅聽後,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他上前一步,躬身讚道:“聖上英明!這步棋走得妙啊!將河北東路劃給隋國,既能減輕我們的負擔,又能讓隋國與遼國交鋒。”
“如此一來,我們既可以削弱齊國的實力,因為齊國將失去一大塊領土。”
“同時,也能削弱遼國,因為他們將麵對更加強大的敵人。”
“這真是一箭雙雕的妙計!”
蔡京也捋著胡須,微笑著點頭:“高太尉所言極是。聖上的決策真是高明至極。”
“此舉不僅能緩解我們的壓力,更能讓我們坐山觀虎鬥,靜待時機。”
“等到齊國與隋國、遼國鬥得兩敗俱傷時,我們再坐收漁翁之利,豈不美哉?”
楊戩亦是滿臉的讚許之色:“聖上此計甚妙!將河北東路這塊燙手的山芋扔給隋國,讓他們去與遼國爭鬥。”
“而我們則可以趁機休養生息、積蓄力量。”
“等到時機成熟時,再給予敵人致命一擊!”
童貫則是一臉欽佩地看著趙佶:“聖上的決策真是令人佩服!此舉不僅巧妙地轉移了矛盾焦點,還讓我們大宋在未來的戰爭中占據了有利地位。”
“臣相信在聖上的英明領導下我們大宋必將一統天下!橫掃南北!”
趙佶的目光在四位大臣的身上流轉,緩緩開口:“雖然與隋國結盟對我們有利,但我們不能讓武百過得太舒服。”
“之前你們提到的培養梁山草寇以牽製齊國的事情,現在該提上日程了。”
高俅一聽,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立刻接口道:“聖上所言極是。”
“臣已經打聽到了,這梁山草寇的頭目名叫托塔天王晁蓋,此人在山東境內可謂是聲名赫赫,他領導的梁山勢力是當地最強的一支賊寇。”
蔡京捋著胡須,沉思片刻後說道:“晁蓋此人,我亦有所耳聞。”
“他勇武過人,且深得手下信任。”
“若是我們能將其收服,必定能成為我們在齊國境內的一枚重要棋子。”
童貫卻麵露難色:“晁蓋那邊,我們之前已有接觸,但並未談妥。”
“他這個人性格豪爽,隻想在山上逍遙快活,似乎並不想在山東作亂,更彆提為我們所用了。”
趙佶聽後,眉頭微皺,但很快便舒展開來:“他想要什麼,我們就給他什麼。”
“封王也不要緊,反正這晁蓋是在齊國境內,對我們來說並無直接威脅。”
楊戩此刻也插話道:“聖上英明。我們可以先以高官厚祿誘之,若他仍不為所動,我們再想其他辦法。”
“畢竟,這梁山草寇對我們來說,是個不可多得的機會。”
高俅點頭附和:“楊太尉所言極是。我們可以先派人去與晁蓋接觸,探探他的口風,看看他到底想要什麼。”
“隻要他肯為我們所用,一切條件都好商量。”
蔡京也補充道:“我們還可以通過其他渠道對晁蓋施加壓力,讓他感受到與我們合作的必要性。”
“比如,我們可以暗中支持他的競爭對手,讓他在梁山的地位受到威脅,這樣他就更有可能接受我們的條件了。”
童貫聽後,眼中閃過一絲精光:“蔡太師此計甚妙。”
“我們不僅可以通過支持他的競爭對手來給他施壓,還可以借此機會在梁山內部安插我們的眼線,以便更好地掌控這股勢力。”
趙佶聽後,滿意地點了點頭:“你們四人果然都是朕的得力助手。”
“那就按照你們的計劃去辦吧,務必讓晁蓋為我們所用。”
與此同時,在另一邊的府邸中,武百急匆匆地召集了智囊羅隱,二人於密室中開始仔細商量。
武百麵帶喜色,開口道:“羅先生,那宋朝皇帝已經答應我們的條件,將河北東路割讓給我們,如此我們便可建立起我們的附屬國隋國。”
羅隱卻並未像武百那般樂觀,他沉吟片刻,緩緩說道:“他們不會如此心甘情願的,宋人狡猾,必定會暗中搞些小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