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教授沒有空去理什麼菜單不菜單,林昊的論文他看得正出神。
生命延續基於生物基因裝載與細胞更替的探索
摘要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類對生命延續的追求愈發強烈,結合生物基因裝載技術與細胞更替理念的生命延續方法,通過不斷更替人體細胞、甚至部分生物機械結構,以及利用基因裝載技術優化生命體態,我們或許能打破生命的自然極限,實現人類的長生不老之夢。
……
童教授的項目,明麵上,就是為了延長人類壽命,向著人類長生不老的夢想而進行。
這孩子,本學期沒上過幾節課,聯賽上又要雙線作戰,聽說又自己創業開了個公會,能寫出什麼樣的論文,童教授還是很期待。
畢竟之前林昊與他僅有的幾次見麵機會,都表現得非常勤奮好學。
加上異界地質學最快完成學業的名聲加成,還有顧盼盼傾力推薦(冥河娃娃屍體人、骨魂捐贈者),怎麼也要看完他寫的論文。
這論文分六個部分,洋洋灑灑萬多字。
第一部分是引言
自古以來,人類就對永生不老抱有無限的憧憬,從古代的煉丹術到舊社會的生物科技,甚至現在的原力生物科技,無不體現了這一渴望。在原力紀元以後,我們得以窺見一種可能——通過細胞更替與生物基因裝載技術,實現生命的延續。本文試圖在這一框架下,探索科幻與科學的交融,以及這種交融如何為我們揭示生命延續的新途徑。
引言很短,大概說的內容應該就是上次在帝都童教授給林昊額外開小灶講的內容。
童教授這就更有興趣看下去了。
第二部分,細胞更替生命的動態平衡。
第三部分,生物基因裝載重塑生命體態。
第四部分,生命與科學的交融。
第五部分,生命永續的倫理挑戰。
最後是結論與展望。
用了30分鐘左右,童教授看完了林昊的論文。
論文的內容“引人入勝”,闡述了一個深刻而又前衛的觀點。
林昊在論文中提出,從生物學的基礎層麵來看,人類身體其實一直處於動態的變化之中,每一個呼吸,每一次心跳,都伴隨著細胞的新陳代謝。
人類的身體,就像是一個龐大的工廠,不斷地生產出新的零件——細胞,以替換那些老舊、損傷的細胞,這種微觀層麵的細胞更替,雖然在日常生活中難以察覺,但卻是生命得以延續的關鍵。
而原力科技的介入,使得這種變化更加顯著,納米義肢、機械器官等高科技產品的應用,不僅在物質層麵改變了人類的身體,更在功能上賦予了普通人類前所未有的能力。
這些科技與人類身體的融合,使得“人類”這一概念變得越來越寬泛,也越來越具有原力科技的色彩。
論文的核心觀點在於,儘管人類的身體在不斷地變化,但人類的身份和意識卻始終保持連續。這就像那艘古老的“忒修斯之船”,雖然船上的每一塊木頭都被替換過,但它依然被認為是同一艘船。
同樣地,雖然人類的身體細胞在不斷更替,但人類依然保持著獨特的個體性和連續性。
在這個基礎上,林昊進一步提出了一個前衛的設想利用基因裝載技術,可以將提煉出的優秀基因,在人體新陳代謝的過程中,將這些優秀基因裝載到新生成的細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