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一米”這個稱謂,楚帆在王老師那裡並沒有得到更多的信息。
這個神秘的稱號就像是憑空出現一般,讓人捉摸不透。
楚帆嘗試詢問了幾位同道中人,希望能找到一些線索,但結果卻讓他失望,他們對此也一無所知。
在這樣的情況下,唯一的辦法就是耐心等待,赴約的時候,答案自然就會揭曉。
這個問題暫時擱置,無論“一米”代表著什麼,隻要他保持警覺,做好準備,就能應對可能出現的任何情況。
農曆二月初二,被稱為“龍抬頭”,是華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這個節日的由來與古代的天文學、農耕文化和龍的崇拜有關。
在古代,人們將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為二十八宿,其中東方的七宿被想象成一條南北伸展的青龍,稱為“東宮蒼龍”。
這七宿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它們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龍的形象。
每到春分後黃昏時,青龍七宿中的兩顆“龍角星”就會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其餘各星組成的龍身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猶如“龍抬頭”。
農曆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氣溫回升,大地解凍,很多地方特彆是北方地區開始降雨,為不失農時,人們在春耕將始之時,敬龍祈雨,目的是盼望五穀豐登。
在這個節日裡,有許多傳統習俗,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理發,俗稱“剃龍頭”。
在這一天理發,寓意著新的一年從頭開始,希望帶來好運和好彩頭。
楚帆也是,他一大早出發,在法會附近找了一家古色古香的理發店,店內的裝飾充滿了傳統的氣息,鏡子前的理發椅散發著歲月的光澤。
理發店並不高級,理發師是一位60歲左右的大爺,穿著整潔的工作服,手中的剪刀在陽光下閃著銀光。
洗完頭發的楚帆坐在理發椅上,理發師輕輕為他圍上了一塊深藍色的圍布,然後小心翼翼地調整著椅背,讓楚帆舒適地靠在椅背上。
理發師歲數雖然不小,但手法熟練而穩健,他先是用梳子輕輕梳理著楚帆的頭發,然後開始用剪刀逐一修剪。
隨著剪刀的開合,頭發紛紛落在圍布上,發出細微的“哢嚓”聲。
楚帆的麵容逐漸清晰起來,他的輪廓顯得更加分明。理發師不時地後退幾步,審視著自己的作品,確保每一個細節都符合楚帆的氣質。
理發師在楚帆的頭上輕輕噴了些水,然後拿起電動剃刀,沿著楚帆的發際線輕輕滑動,剃去了多餘的發茬。
剃刀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在為楚帆的新形象做最後的修飾。
最後,理發師用一塊柔軟的毛巾輕輕擦拭楚帆的麵龐,除去了所有的碎發。
楚帆睜開眼睛,對著鏡子中的自己微微一笑,幾乎齊肩的長發變成了現在的短發,可是依然帥。
理發師解開圍布,楚帆站起身來,洗頭,吹乾,一切平穩而有序。
走出理發店,楚帆感到一陣清爽的風吹過他的額頭,他深吸了一口氣,仿佛連空氣都變得更加清新。
楚帆有些漫無目的走向祈福法會會場。
一路上,還有豐富多彩的民俗表演,如舞龍舞獅,雖然已經出了正月,但是節日的喜慶氣氛依然濃鬱。
舞龍隊伍在鑼鼓聲中穿梭於人群,龍身隨著舞者的動作起伏盤旋,仿佛真龍現身,為人們帶來好運。
還會有各種傳統小吃攤販,像龍須麵、龍耳餃子這些與龍抬頭相關的食品最受歡迎。
楚帆邊走邊看邊吃,同時也將神識散開,審視著周遭的一切一切。
神識掠過,如風吹草地,將一切隱秘都晾了出來,經過此次終南山之行,楚帆的神識也更加細膩。
寺廟內香煙繚繞,鐘聲悠揚,僧侶們身著法衣,手持法器,誦讀經文,為眾生祈福。
信眾們絡繹不絕地湧向寺廟,他們在佛像前虔誠地跪拜,默默地祈求龍神的庇佑,希望在新的一年裡能夠平安吉祥,事業有成。
寺廟內香煙繚繞,鐘聲悠揚,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對未來的期盼和對神明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