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二班的改變,誰最驚喜?除了韓老師,那肯定就要數得上胡校長了。
這位胡校長,資曆雖老,人卻不算太老,說起來,他比韓老師隻大了兩歲,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老三屆。
胡校長學曆雖然不太高,但情商和智商卻高的異常,這也是人家能夠當上校長的原因。
就像後世的一位管理學大師說過的那樣,胡校長之所以能當校長,人家憑借的不是知識,而是過人的智慧。
你不看恢複高考才幾年,整個開陽縣的高中局麵已經大為改觀。最初的時候,是一中獨大,遍地開花。
那時候,縣裡的優秀高考學子,基本上全集中在縣一中。每年,全縣能考上本科的人數不到20人,幾乎無一例外,全是一中學子。
其餘的二三四五六幾所高中,雖然學生也不少,但大都隻是為了培養高中生,一年下來,每個學校能出上幾個大專,就算是教的不錯了。
隨著教育和高考體製的更深發展,逐步改革,這種情況愈演愈烈。
高中學校,好的越來越好,差的一年更比一年差。
幾年下來,可憐的四五六三所高中,就隨著生源的不足,不得不被迫改為初中了。
而縣二中呢,曾經的開陽高中界二哥,校長思路也很活。他們改變了觀念,主動退出了普通高中的序列,自己搖身一變,換了一塊兒“開陽縣職業高中”的大招牌,去混職高了。
如此下來,地位尷尬的隻剩下了縣三中。
好在,這個時候的學校領導班子,進行了大調整。老校長光榮退休了,原來分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年輕有為的胡大清,接管任了學校的一職,一個嶄新的時代開始了。
胡大清上任伊始,就召開了全體教職工大會,拋棄了所有不切實際的想法,統一了觀念,要全心全意辦好全縣第二所普通高中。
這人,是個真有本事。
胡校長首先整合了教師資源,除縣一中外,開陽所有的普高優秀老師,都被他劃拉過來了。
接著,他又擴大了生源,拓寬了渠道,特彆是在農村新招了很多學生,收取最基礎的一點費用,還千方百計的給他們發放補貼,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給了那些農家子弟,一個上高中的機會。
要知道,現在縣三中可是公辦學校,他在體製內,現在能夠做到這樣,其實真的挺難的。
於是,胡校長愛去找教育局哭窮,甚至坐在教育局,馮局長的辦公室裡不給錢就不走,高中校長好似一個要飯的,這樣的故事慢慢的就在開陽縣城流傳起來了。
為了他的教育夢,為了那些農村長大的孩子,這樣的名聲,老胡聽了後笑笑,居然也沒有深究。
即便本人的名聲變得越來越差,他還是一如既往的向上討要補貼和師資,向下劃拉優秀的生源和農家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