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原型傳說,就是東晉桓溫手下大將鄧遐,
鄧遐為桓溫參軍,多次跟隨桓溫征伐,勇冠三軍,時人說他賽項羽、如樊噲。
據說當時襄陽城北沔水中有蛟,常為人害,
鄧遐遂拔劍入水,與蛟搏鬥,不料老蛟繞住他的雙腳,
鄧遐並不慌亂,揮劍把老蛟斬為數段,這才浮出水麵。
司馬奕太和四年(公元369年),桓溫北伐在枋頭大敗,
事後,桓溫羞憤交加,而其時鄧遐威望較高,擔心被他取代,乾脆罷免了鄧遐官職,
鄧遐因此鬱鬱寡歡,不久死去。
孝武帝司馬曜寧康年間(公元373-375年),追贈鄧遐為廬陵太守。
巴桑暗想,根據之前的朝代推斷,
大安朝距離東晉不遠,雖然是在曆史長河中分了個岔、鼓個包,
但文化傳承是一樣的,估計二郎神的原型人物可能是鄧遐。
於是笑嘻嘻問徐定山,“這裡的二郎神塑像原型是誰?”
“好像是鄧遐”
巴桑點點頭,果然如此。
鄭勇在一邊接話,說鷹愁峰那邊有一個山洞,聽說裡麵還有一尊塑像,也是二郎神,
隻是路太難走,普通人根本就上不去,所以就沒有人去燒香拜佛了。
但那座山洞裡有一個老者,好像是道士打扮,常年住在山洞裡,
曾經有人見過老者穿著長袍,白須飄飄,猶如仙人般在樹枝間跳躍,
有人想跟蹤他,可是根本就跟不上。
巴桑聽了,想到之前見過的那位高道,說不定就是他,
當即提出去看看,即使不是那位高道,
像這樣的老者,一般都是隱士,有大智慧的人,聽聽他的意見,會有很大好處。
說乾就乾,巴桑帶著徐定山、鄭勇出山騎馬向鷹愁峰跑去,
一個時辰後,三人到了鷹愁峰山腳下。
抬頭看去,不愧叫鷹愁峰,險峻程度遠超養馬峰,
三人棄馬上山,穿行在山林中,還好,林中有一條野豬路,勉強能走。
大約又走了一個時辰,方才穿出樹林,
前麵有一處溝壑,寬約二十米,溝壑那邊佇立著一座高大的山峰,
半山腰有一座山洞,或者叫洞府,能隱約看見洞口草木經過人工修剪,像是有人住的樣子。
可是這麼寬的溝壑,隻有一根鐵鏈連接兩端,
想過去,隻能踩著鐵鏈過去或者順著鐵鏈爬過去。
巴桑看了徐定山、鄭勇一眼,意思讓他倆留在這邊,他一個人過去。
不料徐定山堅定地說:“東家,我一定要陪你過去。”
鄭勇誠懇地說:“東家,我功夫差,的確過不去”
巴桑笑了笑,“好,你留在這邊,我和穩之兩人過去”
穩之是徐定山字。
喜歡特工穿古代神秘嬰兒,開局遭追殺神秘嬰兒,開局遭追殺(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