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桑看完信,沒有驚訝,
這在他預料之中,宋丙同的情報準確度應該很高,
雙方十有**就是在歇馬鋪交易,而且出動的人手不會少。
他要親自回山去布置,不僅是消滅盛運堂事,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攻占昌寧城的準備。
巴桑當天就向回趕,他並沒有立即回山,
帶著陸嘯山、徐定山幾人先到昌寧城東門,再騎馬順著寧歇路向歇馬鋪邊走邊看。
所謂寧歇路就是從昌寧城到歇馬鋪這條路,
本沒有路名,是巴桑起的,便於稱呼。
出東門約五十裡,距離路邊約十裡處有一座大莊,當地人稱為“五林堡”,
不知何故,莊子已經廢棄,但此莊的位置很特彆,扼守寧歇路。
路的兩邊一眼看去,遍布著沼澤、小丘,
就這一片來看,隻有走寧歇路最方便。
所以從軍事價值來說,五林堡的地理位置就顯得相當重要了。
圍繞著五林堡轉了一圈,巴桑基本確定,
倘若把此地作為軍營,至少可以駐軍一千人。
他掏出紙筆,對五林堡周邊地形做了詳細記錄,這才繼續向前奔馳,
一直到歇馬鋪都是一馬平川,他沒有進歇馬鋪,而是回到五林堡,
先向南偵查,走了大約二十裡,才到真正的草原地帶。
這地方有幾座小丘,構成天然的軍事屏障,是一處駐軍的好場所,
幾隻大雁站在小丘上,悠然自得地散著步,巴桑就把此處命名為“南雁灣”。
回到五林堡,再向北奔馳,大約走了三十裡地,
發現一處和南雁灣很像的地方,同樣可以作為安營下寨的地點,命名為“北雁灣”。
至此,巴桑對這條路的偵查大致完成,心中有數了。
回到山上,當即帶著眾人走進作戰室。
按照宋丙同提供的情報,盛運堂和元端臣應該是在三天後交易,
由於運鹽的量大,木卡鹽場至少會派出一個百人隊護送。
孫二牛提出疑問,“元端臣有三個百人隊私兵,會不會全部派來押車?”
巴桑搖搖頭,肯定地說:
“不會,盛運堂隻有五十人,
他們也怕元端臣下黑手,不會同意他派三個百人隊過來。”
這麼一算,他們雙方加在一起的兵力是一百五十人左右,
趕馬車的、腳夫可以忽略不計。
白林首先發言:
“既然他們加在一起也就150人左右,我帶二百士兵應該夠了”
孫二牛說:“盛運堂的人手有一定戰鬥力,鹽場衛隊也不會太差,
至少需要三百人才能確保勝利而且我方士兵不會有大的損失”
範愛文、徐定山沒有說話,感覺白、孫兩人的方案有點草率,
巴桑的思路一向是儘最大努力減少己方士兵的傷亡,
倘若隻是派出二、三個隊的兵力,感覺有點單薄。
兩人看著巴桑,見他在沙盤上畫延長線,並標注著路名、地名:
“寧歇路”、“五林堡”、“北雁灣”、“南雁灣”
好一會,他在沙盤上畫好線了,抬頭說道:
“盛運堂、鹽場衛隊參加交易的雖然隻有一百五十人,但他們的身後可不是這麼一點點人,
一旦戰鬥打響,昌寧城援軍趕到不需要太長時間,甚至援軍就在不遠處待命。”
陸嘯山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