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會人員到齊,巴桑宣布作戰計劃:
定於四月十八日,正式出兵征戰昌中城,力爭短時間內統一昌興國。
將分三路進軍:
第一路,白林部、孫二牛部約二萬兵力沿著中寧馳道攻擊前進,主攻昌中城東門。
第二路,陸嘯山部、駱宏剛旅約一萬五千兵沿著中康馳道攻擊前進,
到了城南門後,由駱宏剛旅纏住南門守軍,陸嘯山部繞到城東門,協助白、孫攻城東門。
第三路,徐定山部、黃勇部約一萬五千人沿著中遠馳道攻擊前進,
到了城邊,黃勇部纏住北門守軍,
徐定山部繞到城東門,協同白、孫、陸一起攻打城東門。
第四路,龔順部一萬人沿著中遠馳道行軍到三界岔口,走岔路攻擊羊角穀口。
各地守城軍隊的安排:
昌遠城由宇文功旅加上特戰大隊守城,昌寧城由範愛文帶兵守城,昌康城由樊習帶兵守城。
如此一算,進攻昌中城的總兵力達到六萬人,
其中進攻城東門的總兵力是四萬人,很明顯,城東門就是主攻方向。
至於昌久城,必須過了羊角穀口才能到城邊。
馬震沙在羊角穀口部署了一萬兵力,而負責攻打羊角穀口的龔順部也是一萬人,
羊角穀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龔順想攻下比較困難。
巴桑強調,不要求攻占羊角穀口,但必須拖住羊角穀口的守軍。
眾將明白,主公這麼安排,顯然是暫時不打昌久城,
隻是纏住羊角穀口一萬駐軍,不讓他們增援搗亂就是,同時也可以監視昌中城西門。
所有人都覺得這樣安排是妥當的,一旦昌中城攻下,
昌久城問題就簡單了,甚至不用攻打就投降了。
眾將得令,回去準備。
當天晚上,巴桑召來徐定山、白林、孫二牛、陸嘯山、宇文功、沈克用六人,
指著輿圖,詳細解釋自己的後續作戰計劃,也可以說是作戰計劃的第二階段。
六人兩眼放光,原來白天所說的作戰方案隻是第一階段,屬於明牌,
主公現在所說的第二階段才是重點,底牌並沒有全部亮出!
第二階段屬於絕密,就連黃勇、盧文廷、賈奔等人也不知道。
因戰場存在變數,作戰計劃第二階段能否順利實施,要根據戰事發展而定,
但幾人堅信,大帥一定能成功實施。
次日,徐定山作為這一路的先鋒官,安排軍隊去修橋,要求七天內必須把三石橋修好。
其他部隊都在快速準備各種兵器、物資,橋一修好,大軍開拔。
而陸嘯山、白林、孫二牛等人也趕回各自駐地,做相關準備。
按照大帥統一部署,也是七天後開拔,大戰即將開始!
作戰會議後的第五天,巴桑收到王勁虎的情報,
說中央禁軍在大幅調動,重兵放在城東門。
王勁虎報告:馬震沙現在總兵力增加到十一萬人,昌中城內兩萬人駐守,城外有九萬人防守。
其中驃騎將軍鄭英、馮勝各率一萬兵合計兩萬人駐守中寧馳道,防守東門方向;
驃騎將軍何當、尚誠共率兩萬人駐守中康馳道,防守南門方向;
驃騎將軍韓知雄、羊威沙共率兩萬人駐守中遠馳道,防守北門方向;
驃騎將軍牛著、程廣各率一萬兵合計兩萬人駐守東門邊,作為預備隊。
驃騎將軍包慶良率一萬人駐守羊角穀口,主要是阻擋東連軍進攻昌久城,同時防守昌中城西門方向。
馬震沙親自駐守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