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長史到底是誰?”,馬震沙皺起眉頭,語氣中帶著憤怒,臉色變得更加陰沉,
他用力拍了一下桌子,咆哮道
“什麼阿貓阿狗都敢欺負到我們偵刑司頭上來了!”
胡嘉見此,站起來,慢條斯理說道“主公息怒,可能要全麵啟動備用方案了”
馬震沙表情痛苦,一時沒有說話。
他和胡嘉是有預案的,也就是胡嘉所說的備用方案。
東連軍四麵圍城,兩人怎可能不做準備?
預案的重要一項就是一旦城破,帶走楊之韋、楊柔兒一起逃出城。
至於兩個蠢皇子,他們另有府邸,並不住在皇宮內。
當然也會一並帶走,隻是這兩人不需要用強,打聲招呼就可以。
事實上,他派王弘帶人去皇宮,已經開始實施備用方案了,隻是沒有全麵展開。
馬、胡兩人如此做是在為以後做打算。
在古代,門第觀念如同堅不可摧的城牆,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
這種觀念強調家族背景、世襲地位以及社會階層之間的差異,使得出身成為一個人身份認同和社會地位的重要標誌。
例如,在三國時期,劉備作為漢室宗親,被尊稱為"劉皇叔"。
這三個字成為他的金字招牌,吸引了無數人的擁護和追隨。
他的支持者們常常自豪地宣稱"我家主公乃是中山靖王之後,大漢劉皇叔!"
這樣的身份認同不僅賦予劉備一種特殊的政治合法性,還讓他在亂世中擁有了廣泛的影響力。
清朝康熙年間,有人以"朱三太子"的名義蠱惑百姓發動起義。
事實上,當時明朝早已覆滅多年,所謂的"朱三太子"不過是個虛構的幌子罷了。
儘管如此,仍然有許多人願意追隨這個虛假的旗號,可見門第觀念在人們心中的根深蒂固。
昌興國也是如此,馬震沙、胡嘉認為隻要挾持楊之韋或者他的兒子,就能拉大旗作虎皮,唬弄一幫人。
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東山再起!
因此,馬震沙對皇宮控製很嚴,對兩個皇子也是絕對掌控,為的就是這點。
可是現在,姓石的老匹夫居然進到皇宮橫插一杠,馬震沙怎不惱火?
他再也忍不住了,騰地站起,
要親自去皇宮,會會那個姓石的長史,必須帶走楊之韋、楊柔兒。
胡嘉見此,站起伸手一攔,“主公,請冷靜!”
馬震沙一楞,揮手讓報信虎衛離開。
胡嘉站起來,一邊踱步,一邊搖著羽毛扇,神情肅穆,
“主公,姓石的老頭隻是關石大帥府的長史,卻武功高強。
他一人進入皇宮,殺侍衛,嚇退王弘,且得到新梅公主的支持,他會是誰?”
馬震沙一楞,倒吸一口涼氣,
他很清楚王弘的功夫和性格,尚未和姓石的長史交手,先派人回來報告,說明他極其忌憚那個老頭。
馬震沙看著胡嘉,急切地說“請軍師明說”
胡嘉看著外麵,語氣平靜,卻答非所問,說了另一個話題
“主公,西門己破,
南門被占也是遲早的事,現在必須馬上離開,否則走不掉了”
馬震沙雙眼通紅,聲音嘶啞,
“軍師所言甚是,但不挾持楊之韋、楊柔兒,沒有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