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帝、燕貴妃兩人就像小學生一樣,認真聽,不時插問幾句。
特彆是燕貴妃,恨不得把整座雲同山都了解,連帶著也打聽雲州事。
天下父母都一樣,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他們對子女的關愛和擔憂始終如一。
就像現代社會中的父母們,如果他們的孩子在某座城市上大學、工作或當兵,
那麼這座城市就會成為他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他們會對這個地方產生濃厚的興趣,關注那裡的一切動態,
包括新聞、文化活動等等,甚至會每天查看那個城市的天氣預報。
這種默默的關懷和付出,體現了父母對子女無儘的愛與嗬護。
在這一點上,古今相同,父母的愛是永恒不變的主題。
獨孤文燕現在對巴桑無比信任,他是兒子的好朋友,真誠地問
“巴桑,周山不能來皇宮,我們怎麼才能和他相見?”
“啟稟娘娘,臣認為,皇上和娘娘可以去雲州,
到了那裡,臣上山把周山帶到你們麵前,這樣最好。”
“好,本宮同意”,獨孤文燕不假思索。
景和帝搖搖頭,“朕不能離開京城,現在局勢”
他沒有說完,但獨孤文燕和巴桑都知道他要說什麼。
巴桑坦誠說“皇上,微臣有一建議。”
景和帝眼睛一亮,“但說無妨”
“皇上,慶王和魚伯尾大不掉,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據臣了解,周山被掉包一事就是慶王一方散布出來的。
他如此做,很顯然是在找一個冠冕堂皇的起兵理由,諸如“清君側”、“除奸臣”等等。
而魚伯不會束手待斃,肯定也在做各方準備,之前的刺客十有八九就是魚伯派來的。”
景和帝忍不住插話問“刺客會不會是慶王派來的?”
巴桑搖搖頭,“可能性極小,因為這個時候,皇上出了意外,最大得益者其實是魚伯一方。
他可以操縱周澤或者周海當皇上,從而號令諸侯。”
景和帝身子向巴桑靠了靠,“說下去”
巴桑見機會難得,侃侃而談,
“目前,宋良大軍已經南下,京城完全在魚伯的控製之下。
一旦慶王舉旗,魚伯不會再有任何顧忌,一定會要挾皇上,按照他的意思對外發布詔令。
倘若皇上不同意,魚伯勢必武力威脅,皇上手上無兵,拿什麼應對?
至於燕貴妃娘娘,因周山一事,也很難置身事外。”
獨孤文燕自小在皇宮中長大,後又嫁到皇宮,對國家大事並不陌生。
她聽到這,頻頻點頭,“巴桑,依你之見,該如何做?”
巴桑臉色鄭重,“微臣認為,皇上和貴妃娘娘離開京城到雲州,
讓魚伯和慶王先折騰,然後再收拾舊山河。”
獨孤文燕連聲說好。
景和帝笑了笑,“說來說去,又繞回去了,還是要去雲州。
朕身為一國之君,拋下臣民,怎能向天下交待?這個提議斷不可以。”
巴桑搖搖頭,據理力爭,
“皇上離開京城,不是拋下臣民,恰恰是救天下臣民。
試想,一旦魚伯武力脅迫你下達違背民意的詔令,天下臣民並不知道你是被迫的,一定會怪罪於陛下。
如陛下不在京城,魚伯矯詔,臣民不會怪你,也不會全部聽他的。”
景和帝吧嗒吧嗒嘴,覺得巴桑所說確實有道理,但讓他離開京城,還是下不了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