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三岔口,第一時間親自考察地形。
駝峰石林這一片地,有很多天然的石頭,散布範圍極廣,所以才被稱為駝峰石林。
杜知方分析,隻要大軍攔住大路,白蘭國大軍要麼攻過去,要麼從石頭中間穿過去。
駝峰石林單塊石頭都不小,戰馬肯定不能躍過,
石頭之間距離有的大,可以幾匹馬一起過,也有石頭間距離隻能允許一匹馬通過。
所以想從石林中穿過,不能一窩蜂過去,隻能順序通過。
當然你跑到石林儘頭,可以繞過去,但那樣就費時間了,
等援軍繞過去,鷹爪坎的仗已經打完了,還去乾啥?
杜知方一個旅有五個團,他把一、二、三團直接擺在大路上,和白蘭國騎兵硬剛。
第四團散布在石林後麵,堵在石頭之間,
如果白蘭國援兵想從這裡衝過去,就要付出代價,而且難度很大,
石頭間的距離不允許許多戰馬一起衝過來,部隊展不開。
衝過來的騎兵,如果被一輪弓箭射死,又成了新的障礙物。
所以,白蘭國援兵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大路上硬衝過去,這就要看雙方的戰鬥力了。
也就是說,在駝峰石林,杜知方共部署了四個團,構成第一道防線。
剩下的第五團,杜知方把放在三岔口位置,構成第二道防線。
此外,伍光祖這次以參謀身份隨軍行動,
杜知方知道他是一員猛將,特地讓他跟隨第五團,加強第二道防線力量。
他這樣部署是非常合理的
第一,如果白蘭國援軍衝破駝峰石林防線,肯定要付出代價,
而且衝過來的兵將人數不會太多,這一個團的兵力完全可以和他們纏鬥一段時間。
第二,一旦第一道防線即將被突破,杜知方一定會及時點燃求援狼煙,
馬巡獨立旅距離三岔口很近,很快就能趕到支援五團,
不敢說全殲白蘭國援軍,至少能擋住他們。
所以,杜知方對於阻擊白蘭國援軍,有足夠的信心,摩拳擦掌,準備打一場大勝仗!
快到中午時分,他看到黃色狼煙升起,感到奇怪,
沈克用帶的可是虎賁軍,戰鬥力最強,怎麼會放黃煙求援?
黃煙可是代表需要三個團的兵力增援啊!鷹爪坎那裡到底有多少部隊投入戰鬥了?
不一會,他又看到黑色狼煙升起,這是敵人的求援信號。
杜知方更是不解,沈克用剛放了黃色狼煙,
馬巡的隊伍不可能那麼快就趕到,怎麼敵人又開始求援?
他想不通,也不去想了。
大約半個小時後,敵人援兵到了,一萬騎兵奔騰而來,氣勢磅礴。
看旗幟,領軍主將是獨孤鴻,就是“寶山鴻運”之一的乾殿下。
杜知方大吼一聲“弓箭手,準備”
白蘭國一萬騎兵並不是一字擺開,而是先鋒部隊衝在前,緊接著是中軍、後軍。
先鋒部隊是三支千人隊,每支隊伍都整齊有序地排列著,
他們的盔甲閃爍著寒光,旗幟飄揚,上麵寫著一個盧字。
這支先鋒軍隊正是由驃騎將軍盧勝率領,
他騎著一匹高大威猛的戰馬,身披華麗的鎧甲,手持長槍,顯得威風凜凜。
隨著盧勝一聲令下,三支千人隊分成幾排,如潮水般向前衝來。
馬蹄聲響徹雲霄,揚起一片塵土,眨眼間就接近了杜知方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