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北胡騎兵即使到山腳下也要下馬,必須穿過這些空馬形成的屏障。
就這麼一耽擱,韓剛帶著四支小隊已經衝上山了。
北胡大部隊終於到了山腳下,蜂擁著向上爬,半山腰的五支小隊一起放箭阻擋追兵,掩護戰友們上山。
很快,四支小隊衝上去彙合,轉身一起向追兵射箭阻擊,追兵隻得停下來。
北胡騎兵也射箭,可是山上樹木多,仰射更難。
雙方僵持,過了一會,天色漸漸晚了,追兵更不敢上山了。
追兵退到山下,隨即分兵,一支千人隊守在山的東邊,一支千人隊守在山的西邊。
韓剛中隊趁機休整,他們準備等到夜裡,再尋找到機會逃脫。
時間倒回,一個多月前,白蘭國突然發生了一件詭異之事——眾多牧民竟毫無征兆地陸續失蹤!
起初,這件事情隻局限於城外的一些偏遠地區,城內的普通老百姓對此毫不知情。
官府不知出於何種原因,竟然隱瞞這一驚人的消息。
後來,失蹤人口不斷增加,終於紙包不住火。
一時間,各種傳聞四起,其中最為盛行的說法便是這些失蹤的牧民都被凶悍殘暴的北胡人給擄走了。
可麵對洶湧的輿論壓力,官府卻始終保持沉默,沒有給出任何正麵的回應。
宋丙同與柳正等情報人員都在白蘭城中,他們敏銳地察覺到了事態的嚴重性。
對於他們來說,白蘭國的一切情報都要向雲州報告,這種大規模人口失蹤絕對算得上是一樁驚天大事。
宋丙同和柳正商量下,決定等弄清真相,再向雲州報告。
兩人費儘心思,四處打聽,都說是北胡騎兵把老百姓擄走了,而且還殺了不少人。
但北胡騎兵的兵力是多少,擄走人口的目的是什麼?打聽不出來。
他們既然對白蘭國下手,會不會對雲州下手呢?
宋丙同不敢貿然將此事上報給關大帥,生怕因為情報不準確影響大帥的判斷。
他想了下,決定不再向彆人打聽,親自去偵察,一定要弄清楚北胡騎兵的詳細情況。
宋丙同囑咐柳正留在城中,密切關注軍方以及官府的一舉一動。
一旦獲取到確切可靠的情報,必須第一時間向大帥彙報。
第二天,宋丙同一身勁裝,騎一匹高大的駿馬,身後緊跟著兩名乾練的情報員。
他們馬蹄飛揚,向著廣袤無垠的草原深處疾馳而去。
一路上,宋丙同手中的筆不停地在紙上勾勒著,詳細記錄下所經之處的地形地貌,精心繪製著輿圖。
兩天後,宋丙同發現前方不遠處出現一支白蘭國的騎兵小隊。
憑借多年的經驗和敏銳的洞察力,他迅速判斷出這支小隊應該是斥候。
他的心裡稍感欣慰,白蘭國軍方已經在暗中行動了。
他不動聲色地帶領著手下放慢速度,小心地避開斥候小隊的視線,繼續朝西邊走。
又過了兩天,一座山巒映入眼簾。
這座山並不高,也不長,如同一條大蜈蚣趴在大漠上,正是韓剛救下獨孤猛的那座小山。
宋丙同要畫輿圖,就給這座山取一個名字——蜈蚣山。
當他們逐漸靠近蜈蚣山時,宋丙同在山的北麵意外發現了一支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