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韓剛中隊處於極大危險之中,一旦他們深入到蜈蚣山一帶,就麵臨著被包圍的風險。
所以時間才是最關鍵的。
此外,領兵大將牛著、宇文功、沈克用、杜知方、秦中毅等人都在外圍。
馬巡之前戰鬥主要在關內,關外大漠戰鬥經驗不豐富。
更麻煩的是,巴桑為了壓縮軍費開支,騎兵部隊不多,雲州總共隻有三萬騎兵,其他都是步兵。
這三萬騎兵分散在各個軍中,一個軍隻有六千騎兵。
麵對北胡近兩萬的騎兵部隊,按照正常作戰標準,至少也需要兩萬騎兵應對,方能確保勝利。
現在想抽調兩萬騎兵,需要兵力集結,時間來不及。
根據上麵情況,巴桑當即決定,親自帶虎賁軍去救援。
伍光祖目前在馬巡手下擔任旅長,他去年冬天曾經帶部隊在關外拉練很長時間,也有戰鬥經驗。
馬巡部就駐紮在雲州,命令他把伍光祖旅全部換成騎兵,隨同出征。
如此一來,虎賁軍加上伍光祖旅一共有八千人。
半個時辰後,巴桑頂盔摜甲,帶著虎賁軍出雲蒼關,身後是伍光祖的一旅騎兵。
巴桑現在有一個優勢,那就是知道地形,宋丙同所的輿圖起了很大作用。
王自強根據韓剛中隊一路上留下的標記,很輕鬆知道他們的路線,正是向羊山、蜈蚣山方向走。
快到羊山,巴桑命令部隊停下,派出一支小隊作為斥候,先行偵察。
一個時辰後,斥候回報,羊山沒有敵人。
大軍繼續向前,距離東、西燕山還有二十裡地時,巴桑再次命令部隊停下。
命令斥候偵察東燕山、西燕山,根據宋丙同報告,這兩處是重點區域。
一個時辰後,小隊長派兩個戰士回報,西燕山西邊有約五千北胡騎兵駐紮,東燕山沒有駐軍。
餘下的斥候有的向前偵察,有的在東、西燕山附近逗留,保持觀察。
巴桑聽了斥候的報告,大腦中閃過兩個方案
一個方案是勇往直前,一路殺向蜈蚣山,與北胡的一萬騎兵來一場硬碰硬的正麵交鋒。
然而如此大規模的行軍勢必難以逃過西燕山敵軍的耳目,一旦被他們察覺,極大可能會從後方包抄,和蜈蚣山的敵軍形成前後夾擊之勢。
如此一來,自己部隊便會陷入腹背受敵的險境。
另一個方案則是率先向西燕山的敵軍發起進攻,但這樣做也存在著風險。
萬一韓剛中隊早已抵達蜈蚣山,那就無法及時展開營救。
此外,不排除西燕山附近還有敵軍存在,宋丙同的偵察並不徹底。
倘若和西燕山敵軍形成纏鬥,那就更麻煩了。
巴桑心中猶如一團亂麻,糾結萬分,遲遲無法下定決心采取何種行動策略。
他眉頭緊皺,額頭上冒出了一層細密的汗珠,煩躁不安地在原地來回踱步,腦海裡不斷地權衡著兩種方案的利弊得失。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每多耽擱一刻,形勢都有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
終於,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之後,巴桑咬咬牙,狠狠心,決定采取第一種方案,帶領隊伍向蜈蚣山挺進,優先解救韓剛中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