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梁國即便是花費很大的代價,也必須要保證蜀中的安全。
而對於曹律來說,他本來是覺得,即便是自己不投降梁國,梁國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也會給自己幫忙去抵禦慕容垂的進攻,但漢國這麼快就滅亡,再聯想到魏國的突然滅亡。
他突然領會到了這個世界就是一個草台班子的道理。
那些身居高位的大人物,到底有多麼的廢物,到底有多麼的無能,是常人所難以想象的。
一言以蔽之,肉食者鄙!
他們的所謂強大大部分的原因都是掌握著大量的資源和訊息,能夠比普通人了解的更多,但因為太過無能,即便是了解了那麼多常人所不知道的,依舊無法解決大部分的問題。
甚至在許多的方麵連普通人都不如。
在漢國上千萬的人口中,敢於赴死的人沒有十萬也有八萬,但坐在皇位上的卻不是這十萬八萬人,而是一個平日裡隻知道享樂,臨到的時候連一死的勇氣都沒有的廢物。
在漢國中,比皇帝更適合當皇帝的人有千千萬萬,但最終卻是他當皇帝,而老百姓還以為皇帝有多麼的了不起,這實在是太過於可笑。
隻有讀過書的人才能了解到皇帝是多麼的無能,所以大多數的士人從內心深處是看不上皇帝的。
萬一,梁國的統治者突然抽風,或者內部有什麼分歧,不願意支援蜀中,那他豈不是隻能在這裡等死?
思來想去,曹律覺得自己不能待在蜀中,這個麵對慕容垂的前線實在是太過於危險,等到兵亂到了成都的時候,他這一家還不知道會怎麼死。
自古以來避亂都是往南方避亂,尤其是古越地,現在的會稽郡,那裡山多水多,風景好,兵亂基本上到不了那裡。
就算是以後南朝梁國或者不知道未來哪個國家滅亡,基本上打下建業和姑蘇,就停止了,剩下的地方傳檄而定,曹氏藏在會稽很是安全。
這麼一想,曹律覺得簡直完美,於是連忙聯係鎮守建業的洛顯之,從成都出發的船隻,順著長江而下,一日千裡,那速度宛如離弦之箭,到達了建業,然後送來了這個消息。
洛顯之可真是人在家中坐,福從天上來,之前費儘心思想要做成的事情,現在竟然直接送了過來,這可實在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而且曹律的歸附是直接把蜀中獻出來,他自己都不在蜀中待,即便是洛顯之也想不到比這個更好的結果。
蕭衍直接拍板,隻要曹律真的願意讓出蜀中,那他就將曹律封為會稽郡公,讓他在會稽享受山水之樂,榮華富貴。
慕容垂是絕對想不到,自己對蜀中的軍事壓力,竟然會讓曹律做出這樣的選擇。
這件蜀中歸附的大事,震驚了整個梁國以及天下人,梁國頓時聲威大振,蕭衍借著這件事改元。
基本上有識之士都能夠看得出來,梁國得到蜀中之後,北方的勢力再想要攻取南方就很難了。
不是因為南朝的實力有多強,而是北方完全找不到訓練水軍的地方了,整條長江都被南朝奪取之後,北朝的騎兵就算是再強,也不可能在水道縱橫的淮泗有什麼作為。
即便是敢戰士和神廟軍這種強軍,到了南方也得下馬上船。
而且南方如果是一體的話,就如同一個難以下口的烏龜,蜀中有多麼的易守難攻就不說了,一路向東而去,守住襄陽,這一座城就能夠頂得上數十萬大軍。
可以說,如果南朝政局穩定的話,北朝想要攻破南朝,基本上就是做夢,南朝隻要有十萬軍隊,北朝就算是百萬大軍也隻能徒呼奈何。
曹律的歸屬,對天下局勢的影響幾乎是顛覆性的,直接奠定了南北二朝的鼎力之勢,即南朝不可能攻破北朝,北朝也不可能攻破南朝,北方隻能等南朝出錯。
殊不知,梁國也是這麼想的。
……
慕容恪已經許久沒有回到薊城,在軍隊衝過黃河後,他的行轅同樣到了黃河以南,他在這裡指揮燕國和梁國碰撞,漢帝的搖擺的政策,讓所有人都看到了皇帝的軟弱和猶豫,在這種情況下有的人選擇投降,有的人則赴死。
願意赴死的人漸漸死儘了,選擇投降的人爭先恐後,燕國和梁國在不斷地兼並漢國的土地,甚至感覺這不算是戰爭,而是一個國家的崩潰。
從漢朝滅亡後,這種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次數太過於多了,士族就像是逆來順受的生物,無論是哪個軍閥過來,他們都能夠合作,進入諸國並立之後,改變了這種倒戈的風氣,但沒想到在現在的漢國中,竟然又見到了。
慕容恪打仗的這幾年,一邊打仗一邊安撫新得到的城池,以及去安排那些新進入燕國統治範圍的人口,他指揮作戰的時間都短了很多,大多數的時間反而是在接見那些本地的士人。
洛顯之同樣如此,他雖然坐鎮建業,但和蕭衍之間的聯係卻沒有一刻停止,南朝一直都在打壓士族,但那是因為南朝的士族太過於強橫,甚至已經影響到國家了。
北方士族沒有南朝士族這麼誇張,畢竟氏族誌這種東西是從南朝傳開來的,北朝從燕國進入中原以來,一直都有軍事貴族的傳統,這是和南朝截然不同的,漢國實際上也是如此,沒有門閥的基礎。(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