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使者離開,慕容恪這麼虛弱的身體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他的聲音中帶著滿滿的快意,太後死了,留下了慕容垂和皇帝兩個都接受過他教導的人,隻要兩個人保持理智,還是能夠讓燕國不內鬥的。
他最擔心的就是太後去引導皇帝和慕容垂的敵對,他心中有些愉快,甚至就連氣色都好了很多,還能高聲的讓仆人給他準備一頓飽飯。
他的妻子端著吃食走了進來,喚著慕容恪的名字,卻未曾得到回應,頓時呆立在原地,淚如雨下。
……
慕容恪薨逝的消息傳進了宮中,皇帝沉默著,在一天之中,他連續失去了母親和如同父親一樣的慕容恪,這世上還有誰比他更悲傷呢?
但人已經逝去,那身後事就要料理,尤其是慕容恪的諡號,這個相當的關鍵,關乎著慕容恪的身後名。
有素王上皇的監督,基本上諡號的評選相當公平,目前還沒有人在這方麵上出現問題,但基本是如此,諡號上依舊是有操作空間的。
一個人的功績和錯誤,有時候不可能那麼清清楚楚的表現出來,其中都有模棱兩可的空間,諡號也是如此。
慕容恪對燕國的功績是相當的大,可以給予任何的諡號,如果這個時候皇帝不給文武這種諡號的話,那就會在政治上形成一種思潮,皇帝對慕容恪不滿意。
經過群臣的推舉,皇帝最後批準,慕容恪得到了“文”的諡號,在史書上可以稱作“太原文王”,這算是皇帝對慕容恪小文王的一種認可。
在評定諡號後,皇帝就命人將這個諡號送到關中去,“讓整個燕國的人都知道這件事,知道朕的肱骨大臣薨逝。”
送到關中,讓慕容垂知道,他給慕容恪的身後名,這算是一種緩和關係的舉動,他還記得慕容恪在臨終前說的話。
隻要他不逼反慕容垂,那慕容垂是不會造反的。
他相信慕容恪的判斷,所以他做出了這個示好的舉動。
……
慕容垂收到來到薊城的信件,渾身著孝服,幾乎悲痛的要昏死過去。
他出生的時候,慕容承光沒多久就駕崩了,從小到大,基本上就是慕容恪將他帶大,而且還教他各種兵法等等,最後也是慕容恪帶著他上戰場。
他聽說在先漢的時候,有冠軍侯霍去病,得到了漢武帝的寵愛,於是在進攻匈奴的時候,漢武帝總是將那些最優秀的士卒都交給他,霍去病的功業中,有漢武帝很大的功勞。
在慕容恪麾下的時候,他同樣如此,他能夠那麼順利的立下各種功勞,慕容恪將各種問題都給他處理完畢,他隻需要指揮打仗即可,起碼有一半的功勞應該歸屬於慕容恪。
人常言父母之愛子,為計深遠,慕容恪對他,幾乎是傾囊相授,而給了他太多太多的幫助,慕容垂此人,不算是愚忠,但知恩圖報,慕容恪這樣對待他,那他就不可能有其他的想法。
麵對皇帝的示好,他沉聲道:“還請使者回稟陛下,臣將在關中,為大燕鎮守西垂,若是陛下一聲令下,臣願意為陛下衝鋒陷陣,無論是蜀中還是河洛,臣都願意率眾衝鋒。”
這番話其實就非常的簡單了。
關中和蜀中以及河洛接壤,這二者都是梁國的地盤,慕容垂本來就準備進攻這兩塊土地,以便讓關西行台的實力愈發的強大起來,但他話中的意思也很明確,他不會獨立,隻要皇帝不做什麼,他就永遠都是大燕的臣子。
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他會遵從慕容恪的遺願,不做那個分裂燕國的罪人。
慕容垂看不到他麾下的王猛、楊成等人都帶著若有所思的目光,回避著慕容垂的眼神,有些時候,屬下是真的會推著自己的主君去走的。
皇帝得到了這個回複,雖然心中還是有些不滿,但這些東西本就在他的預料之中。
他是皇帝,而且擁有整個黃河以東以北的土地,慕容垂不是他的對手,以後總有一天,等到將關東徹底統一,那個時候的慕容垂或者慕容垂的兒子,隻能是來薊城,真正的臣服於皇帝。
……
燕國中所發生的事情,梁國一直都關注著,慕容恪果然按照預料死去,讓蕭衍大喜過望,那個能夠戰勝他的對手,沒想到竟然真的就這麼死去了。
他一方麵欣喜,想要再次開戰,將青州和兗州徹底合為一體,一方麵又心悸,看來以後洛水之誓完全不能碰,這個誓言的發動條件實在是過於苛刻了。
幾乎隻有沾染上,就會折壽,不要萬不得已的情況下這誓言絕對不能發。
洛顯之得知慕容恪死去後,有些感慨,但梁國除去了一個大敵,這是一件非常值得欣喜的事情。
他當然能夠猜得到,慕容恪死之前,一定做過一些努力,去讓燕國皇帝和慕容垂之間不要爆發戰爭。
但。
那簡直如同沒有一樣。
在官場上有一句話,叫做縣官不如現管,人在位子上,那是天王老子,一旦離開,瞬間就一文不值,還能夠施加影響力,那也是其他方麵還有憑仗。
一個官職尚且會如此,就更不要說生死。
所謂人走茶涼,這就是世界的真實。
慕容垂和皇帝之間短暫的和平,憑借著慕容恪去維持,但隨著時間的增加,這種信任就會漸漸變淡,更不要說,洛顯之還會主動用間。(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