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封邦建國,王道之始第三十一章:人無再少年!梁國當然不止洛顯之一個能人,謝安等人都能夠看得出來蕭衍這件事不妥,不僅僅是對集權沒好處,大多數的士族也不喜歡在自己的頭上再多一個主君。
後漢開始的王基本上是不能主管封地內政務的,他們隻是吃王國中的食邑。
掌握王國內政務的是國相,這是一個和郡守同級彆的官員,這些國相不僅僅負責王國的政務,還要負責監管王。
但曆史就是一個輪回。
後漢崩毀後,從曹魏開始,一直到曹魏發生宗親弑君之事前,各國又開始重用宗親。
這些分到各地的宗王所建立的王國和王國中的士人就不僅僅是之前那些疏遠的關係了。
大多數的士人都有曾經在王府中任職的經曆,然後被舉薦到中央,這些士人和王之間,都有了一層君臣的關係。
這種君臣的關係自然是不如和皇帝之間的,但比當初後漢時的征辟製度卻要更進一步。
這是一種比後漢二元君主還要強的二元君主。
因為征辟的主人,無論如何都不是事實上的君,即便他被人稱作府君或者君侯。
而王。
這是真正建國的角色。
王國,即便大量的權力被剝奪,但這依舊是無可爭議的君。
一旦宗王被封到地方,那就代表著在士族的頭上除了有皇帝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君主。
分封製度是雙刃劍。
這個製度能夠低成本的保證地方依舊在統治秩序中,而且對地方勢力的壓製是相當管用的,能夠保證皇族的統治。
在這個信息傳遞不夠快捷的時代,從中央發出的命令和直接在地方就發出的命令,那反應速度自然是不一樣的。
當初秦國統一天下後,如果在廣袤的關東地區,重新建立分封,就算是洛氏和項羽想要掀翻秦朝,那恐怕也不太容易。
士族當然不願意讓自己頭上有一個皇族。
他們的理由也很是充足,皇帝你讓皇族的王在地方,你就不擔心有什麼危險?
我們這些士族雖然在關鍵時刻也會賣掉你,在世道大亂的時候也會割據,但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會反對朝廷的,我們的忠誠在朝政正常的情況下,還是能夠保證的,這些王到了地方可就不一樣了。
這些理由蕭衍見到之後,就當作沒看見。
人是一種很奇怪的生物,在年輕的時候,和年老的時候是完全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