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封邦建國,王道之始第十四章:洛蘇為家族定調!大業八年!
日月寒微,蒼天傾覆,無儘的黑暗籠罩在遼東廣袤無垠的大地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卻紅不過鮮豔的血,高舉旌旗,手持戰戈,卻抵不過那天子聲聲催逼。
山城之前,橫屍遍野,山道之上,血肉成泥,破碎的甲胄和兵戈零落,生不能見路,死不能瞑目,唯有怨、唯有恨、唯有怒、唯有絕望。
遼東的風吹不散征人血淚,卻吹得散那些精銳的戰意,在荒無人煙的黑暗中,數十萬人的屍骨,橫陳,高聚!
涿郡。
楊廣失去了往昔所有的驕傲,他如同焉掉的茄子,出征時的一切豪言壯誌都在此刻化為烏有,他乘著華麗壯美到極致的車輦,在一個豔陽高照的天氣,從涿郡返回洛陽。
那座他最愛的諸夏神聖之城。
他的臉上滿是疑惑,他深深地不解。
他想起了他出征時所說的那些話,“百萬大軍,齊齊揮動刀劍就足以鏟平大山,投下稻草就足以填平大海,區區彈丸之地,遼東撮爾小邦,豈能敵我大隋百萬天兵哉?”
麵對群臣的勸慰,他一言不發,麵對群臣的指責,他一言不發。
他毫無活力。
帶著悲戚的神色。
不是為那些戰死的將士而哀悼,他在哀悼自己的功業難成,慘烈的失敗,讓他的名字將會釘在恥辱柱上?
對於楊廣的失敗,洛蘇已經早有預料。
洛玄鏡帶著悲傷道:“於出征的將士,於天下斯民而言,使人痛惜。
於楊廣而言,這或許不是一件壞事,經曆此番大敗,他該醒來,該正視自己的弊病了。
天下那蜂起的寇盜、義軍和群雄,大概到了檢驗誰才是真龍的時候了。”
這世上誰不能不失敗呢?
在無數年中,有無數強調苦難對人重要的言語,那不是真的在教育人苦難的必要性,而是智者在閱儘千帆後,發現苦難、挫折、失敗是人生所不可避免的,上到天子諸侯,下到黎民黔首,皆是如此,人所能做的,唯有在苦難、挫折、失敗中,愈挫愈勇,攀登更高的山峰。
楊廣是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貴族,他的一生都太過於順遂。
他是個充滿著浪漫主義的詩人,他的心中隻有飄在天上的雲、站在山巔的風、海中高湧的浪,以及那些史書上所記載的帝王大業。
《漢書·孝文本紀》所記——“孝文少而靈睿,長而英斷,據天下四十載,致誌之美,庶幾康、召,蓋三代以還,中國未有若此盛者。”
《漢書·孝武本紀》所記——“孝武才質高妙,以漢蓋夏,混一天下,功莫盛矣,所征者服,定萬世之基。”
《漢書·孝宣本紀》所記——“孝宣英明天縱,此漢運皎皎,天授聖君矣,功光祖宗,盛業澤嗣,殷宗周宣,未足比也,可謂中興。”
這一字字一句句,如何能不被楊廣所向往,他想要創造一個超越古往今來的盛世。
哪個帝王,又不想在身後名中,記下一句“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呢?
數遍漢朝的帝王,隻有孝文、孝武、孝宣、光武四人的本紀中,有這一句,在天下人心中,這一句都擁有至高的地位。
一個詩人是不能成為一個帝國主宰的!
一生順遂的楊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失敗,失敗的來源是他不能正確的看待這個龐大帝國,天下的臣民都期盼著楊廣能夠成熟起來。
如果他能夠發下罪己詔,向天下人承認自己征討遼東的錯誤,以大隋深厚的底子,他有無數次機會,來拯救這個充斥著危機的帝國,讓天下重新回到正軌。
諸如竇建德這一類造反的義軍以及盜匪,將會迎來前所未有的打擊,然後在惶惶不可終日中,迎來死亡。
洛玄夜靜靜地駕著車,洛玄鏡的話還在耳邊縈繞。
洛蘇望著車窗外的青山碧水,在那蒼翠的青山中,有多少屍骨埋葬呢?
在那碧水中,又有多少鮮血流淌呢?
他數不清,他不願意去數,誰能讓天下大同呢?
素王老祖都不曾做到。
憑白去想那些,隻能讓這一顆清白的良心放在碳火上不斷熾烤罷了。
洛蘇摸了摸自己的心臟,生在人世間,身居最高層,擁有一顆清白的良心,可真是一件奢侈的事。
他回想起楊廣的過去,淡淡道:“阿鏡,你知道,道理為何是道理?
因為它是人所需要、大多數人卻又沒有的珍貴東西。
遇到挫折,從苦難中升華,承認失敗,尋找原因,改正它,超越它,這是一項極其罕見的品質和能力,可以說是萬中無一。
擁有這種能力的人,總會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楊廣,我對他大部分的低評價,便來自於,他沒有這種麵對挫折的能力,否則僅僅是殘暴,可亡不了國。”
洛蘇的話讓洛玄夜和洛玄鏡皆是悚然一驚。
洛蘇靠在柔軟的墊子中,沒有說話,似乎陷入了沉睡中,車上一下子安靜下來,沉靜的可怕,氣氛凝重。
……
大業八年末,沉寂了幾個月的楊廣,在朝堂上向著帝國中樞的官吏發出了戰爭前奏。
大業九年正月初二,楊廣的征兵政令向著天下一百九十多個郡縣發出。
聖旨詔令中,楊廣再次恢複了大業七年的意氣。
他向著天下的臣民發出戰爭宣言——“天子受四海之圖,**之尊。
接受天下的朝拜,於內使諸夏列邦臣服,於外使四夷進貢,這是天子遵從上蒼之令所應該擁有的浩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