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萬大軍!
李淵一下子坐直了身子,臉上閃過一絲恐懼。
突厥,大唐最大的邊境威脅,雖然因為東西突厥的分裂,戎狄之盛沒有漢末的時候強大,但依舊相當可怕。
關鍵是中原剛剛連年大戰,正需要休養生息。
怎麼辦?
李淵不由自主的將目光投向了跪在自己麵前的秦王身上。
這麼多年他沒有真正對秦王李世民動手,有兩個原因。
其中一個是他終究顧念父子親情,太子和秦王他一個都不想動。
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因為大唐現在的軍事壓力還很大,在這種時候,他不可能自廢武功,將大唐戰神廢掉。
李淵很不願意承認,但李世民就是他皇位的基石,是他手中不願意打出,卻每每必須打出去的王牌。
李淵這些年大封諸王,目的就是讓皇族拱衛皇室,他是典型的隻相信自己人。
他知道李靖有才能,但並不相信,在大唐,任何戰爭都是宗室擔任行軍大總管,然後搭配一個老將。
李世民再怎麼說也是他的嫡子,是自己人,他不可能把軍權交到外人手裡。
李淵緩緩收起剛才的憤怒神情,走上前去,將李世民扶起來,溫聲道:“突厥入侵,速速召群臣上殿,商議對策,二郎,來,你久經戰陣,說說你的意見。”
李淵經典的“有事二郎,無事秦王”定律還在發威,李世民在這一刻,竟然有些感謝那些突然進攻大唐的突厥人,這已經是突厥人第二次挽救他。
每一次他在政治鬥爭下落入下風,不得不和李淵展開對抗時,突厥人就會適時的出現,給他刷上一層光輝的戰績,而後他的威望就會增長。
太子和李元吉簡直咬碎了牙,這該死的突厥人,怎麼每每在關鍵時刻都出現。
大唐和突厥間,尤其是上層,實際上沒有多大仇恨,甚至和某些高層,關係還不錯。
但私人關係當然不能代表國家間關係,突厥該打草穀打草穀,大唐該反擊反擊。
但私人關係的好處在於,在突厥和大唐間,實際上存在著一種頗為脆弱的互信。
兩個互相不信任的國家,會時時刻刻用刀槍對準對方,不存在和談的可能性,唯一的結果就是一方倒下。
而大唐和突厥間,隻要能維持力量的均衡,就可以和談。
隨著群臣步入殿中,各自坐定,洛景成、洛玄鏡身為六部尚書,自然參與了這一場會議。
洛玄夜和李秀寧結伴坐在李世民下首的位置。
就在眾人都認為這是一場商議該要如何出兵的軍事會議時,李淵直接拋出了一個相當炸裂的議題,那就是遷都。
“從武德元年起,長安因為距離突厥太近,突厥騎兵長驅直入就可以到達長安城下,導致我朝每每受到突厥威脅,朕以為長安不適宜作為帝都,應該往南遷都,在關中一線構建防禦線,以阻擋突厥的入侵。”
李淵剛剛提出這個提議,李元吉就直接叫好道:“父皇英明,國家帝都卻一直位於不安之中,天下惶然,萬民還如何能安心各做其事,遷都勢在必行。”
太子雖然沒說話,但從表情就能夠看得出,他也是讚同遷都的,等到遷了都,倒要看看秦王還怎麼用突厥來挾持綁架朝廷。
大殿上一片寂靜,群臣伱看看我,我看看你,封德彝、蕭瑀、裴寂這些李淵舊臣都不說話。
政治走到現在這個地步,沒人願意去觸李淵的黴頭。
李秀寧想要說話,卻被洛玄夜按住,低聲說道:“有秦王在,不用擔心,讓他去說。”
洛景成和洛玄鏡望著殿中這一幕,互相對視一眼,各自微微點頭又搖頭,又望向洛玄夜,見到洛玄夜微微搖頭,二人便眼觀鼻,耳觀心,當作沒聽到。
李世民上前朗聲道:“陛下,自古以來皆諸夏重,以臨四方,素王之下,不意有二天子,頡利可汗,以蒼天受命而稱之,如今陛下登極天子,豈能容忍呢?
遷都勞民,戎狄逼迫便丟棄城池,放棄子民,古來未曾有恥辱到這般的天子和皇族。
暴隋尚且降服冬突厥,何以我大唐,承天受命卻不能呢?
臣竊以為陛下之惶然,不妥,請陛下給臣以精兵,臣願意率領大唐兒郎,退卻突厥!”
李世民的話在殿中回蕩,擲地有聲,等到李世民一說完,洛玄夜立刻起身抱拳說道:“陛下,秦王所言極是,這世上哪裡有中原王朝被戎狄所逼迫遷都的呢?
隻有行將朽木,將要失去的天命的時候才會如此,如今我大唐正如煌煌大日,這個時候失去長安,將素王歸墟之地讓於戎狄,真可謂是,史書上洗刷不掉的恥辱。”
洛玄鏡站起身,她穿著貴族女子的服飾,華貴至極,大唐女子的仕女服也開放,露出纖美的鎖骨,白得耀眼,殿中的女子不多,她毋庸置疑是最美的那一個。
“陛下,這世上從未有不曾臨陣便退卻的天子,臣率江南群臣歸順大唐,是因為二京有王氣,大唐據二京,當有天下,如今難道卻要將西京淪落胡塵嗎?
臣以為不妥,請陛下三思!”
李淵真的想要遷都嗎?
未必。
他和李建成還是不一樣的,遷都對李淵沒什麼好處,而且突厥人眼見就要兵臨城下,現在遷都也晚了,真的隻能勞民傷財。
但在和突厥人大戰之外,另外尋找到一條道路,那必然是有可能的。
現在的唐朝,是真的不想打仗。
過去那些年的戰爭,讓天下的水利措施都有了明顯的破壞,人口也減少了許多,現在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