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挺會開玩笑。
武曌開個玩笑後,神情略微肅然了一些,“國師親啟
妾身這數年中隨陛下理政,見到了一些有關於大唐的現實,從中發覺了一些不妥的動向。
自貞觀年間,大開分封,諸王、諸公出外建國,固然是開拓甚多,但是出現了另外一個問題。
在先漢年間,諸王諸侯旋起興盛,轉而衰落,多有白衣卿相之事,後漢年間,門閥大族勢力強大,但伴隨著外戚以及宦官的爭鬥,亦多有破滅,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但不過是新興數十年而已。
東漢破滅後,門閥士族愈發鼎盛,但不過是旋起旋滅,多有房支被滅。
山東士族、江南士族,現在都依靠著祖上的名聲來做官,使得世人敬仰,但按照三百年來慣例,若是多代之後,沒有人顯耀,終究還是會敗落。
妾身認為科舉將會是改變這一切的法門。
但這些年來以妾身所見,這些高門大閥,依靠著諸王諸公的外拓,族中子弟多有累功而高升者,在王國、公國中高升,進而通過族中、姻親舉薦,入調中原,僅僅不過十年,大唐六品以上官職,便多由這些高門大閥所占據。
妾身深深畏怖,認為此風絕不可再漲,否則大唐將國之不國。
如今王皇後、蕭淑妃出身煊赫,長孫無忌亦出身關隴,與那眾多舊門多有聯係,天下已經板結,妾身以為,這絕不是國師所願意見到的場景。”
洛君薇深深望著武曌,眼中並沒有驚訝,隻是噙著笑意,這就是她認識的武曌,總是能夠敏銳的意識到問題的關鍵所在。
在這個爭鋒的關鍵時刻,她抓到了洛氏或者說是洛蘇很關心的問題,那就是上層完全固化的問題。
這是分封所帶來的必然結果,在外分封,不是說簡簡單單那的在外分封貴族、在內郡縣科舉就可能的。
即便是在邦周那個完全分封製度的時代,諸侯們也在追求進入天子的王畿執政,成為三師、三公,就比如當初洛氏連續九代都在王畿內執政。
現在的大唐同樣如此,分封的王國和公國,又不是完全就獨立於大唐,那依舊是大唐的領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那就存在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六大王國就算了,那些小王國和小公國的王公,難道就真的讓他們一輩子待在國中,而不給上升渠道嗎?
不可能的!
那豈不是離心離德?
而且王公就不提了,他們的子嗣,以及跟著那些王公出外的門閥大族,難道也永遠不回來嗎?
那更不可能。
這些門閥士族出去之後,是比普通人更容易立下功勞的,一旦立下勳爵,再加上本就有極強的關係,就算是吏部想要將這些人阻礙在選官之外,也找不到合適的理由。
寒門就算是科舉過關,能夠從九品開始當官,但這些門閥大族直接一開始就是六七品的官員,後麵升官也更快,有功勞傍身,讓他們升官也理所應當。
科舉隻要降低成本,數量眾多的寒門完全可以和高門大閥競爭。
而分封才是寒門難以參與的遊戲,更恐怖的是,分封相當於給了高門大閥一個刷功勞的場合,高門大閥的人,尤其是現在的諸夏,那些有私人部曲的世家子弟,是不容易死在戰場上麵的。
有功勞、有人脈,寒門憑什麼和門閥對抗?
這就是當初洛玄辰為什麼知道要大開分封之後,就有些絕望,他知道科舉要被打死了。
但分封能有效的開拓諸夏,這是老祖宗的千年大計,他又能說什麼呢?
隻能說是時運不濟。
武曌看到了這一點,這個後果雖然是國師造成的,但武曌知道,國師並不願意徹底看到這一點,這是她和洛君薇相處了這麼多年而感知到了。
打通上升渠道,對於洛氏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現在這種情況雖然不能徹底逆轉,但並不意味著,就要放任這種情況發展下去,隻要能夠抑製一些它固化的速度,那就是善政。
而讓王皇後以及長孫無忌這麼搞下去,那肯定是不可能了。
隻有她,武曌。
隻有她才能看到這一點,並且願意付諸實行,她武曌本就出身寒門,祖上沒有什麼顯赫的背景,父親是個商人,所謂的宗族勢力,也隻不過是小門小戶,隨著父親的逝去,已經開始漸漸破落。
她沒有什麼負擔,能夠全力的去壓製那些世家大族,而且她能夠影響到天子李治,但這需要一件事,那就是她能夠成為皇後,她要能掌握權力才行。
“召儀,老祖宗肯定會喜歡你這封信的,你已經摸到了這個時代的關鍵鑰匙之一。”
洛君薇眼中有綺麗的光彩,她神情很是認真的說道。
開啟洛氏的關鍵鑰匙之一。
武曌猛然有種放鬆的感覺,她先是輕聲笑兩聲,而後低聲感慨道“希望能夠早日見到國師。”
(本章完)
inf。inf(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