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div李治覺得自己壓力很大。
因為他的父親就像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壓在他的頭上,將他壓得喘不過氣來。
在廟號中有一個頂級的廟號,那就是高宗,但這個廟號,有一個隱含的寓意,那就是由盛轉衰。
從李治登基開始,他就不得不麵對一個問題,那就是他的父皇李世民,已經把大多數能做的都做完了,文治武功都走到了君王的頂端。
雖然他一直想要超越他的父親,但實際上,他內心深處明白,基本上不可能,能開拓的疆土都開拓完了,內部也整肅的差不多,大唐走到了巔峰。
大唐走到頂峰之後,無論怎麼走,都是下坡路。
他能維持現在的帝國都很難,但隻要有絲毫的差錯,那就是他的過錯,所以他活的戰戰兢兢,做事瞻前顧後,生怕一個不注意,就成為了毀滅巔峰大唐的凶手。
在奪回皇權之後,他不願意再大動乾戈,挑起內部爭端,就有這個原因,武曌既然這麼能乾,那就讓她去乾吧,這大唐天子終究是他李治,現在這鼎盛的大唐,是他的社稷。
在這種情況下,李治便將精力都放在了培養太子李弘身上,除了軍國大事他會聽武曌說一說,其餘的事,他已經基本上全部放權給武曌,帝國的中心變成了二人的寢殿,國家的大事,基本上就在夫妻二人的聊天中決定。
在沒有人強力掣肘她的情況下,武曌展現出了卓絕的內政能力,她對於朝堂平衡的把控是絕佳的,對於用人識人也非常強。
在發生了齊國之事後,她一方麵派遣朝廷去接手齊國的爛攤子,一方麵趁此機會,很快就拔擢了一批年輕有為的官員出來,都是從科舉中被揀選出來的,其中寒門的人數達到了一半,她就是故意在貶抑豪門望族,提拔寒門庶族。
在武曌看來,從大唐開國開始,這宰相班子,太過於純粹了,要麼就是跟著李淵的老關隴,要麼就是蕭瑀這種大士族,隻有房玄齡和魏征這少數幾個寒族出身的官宦家庭,相對身份比較低。
房玄齡比杜如晦先跟隨李世民,但最後地位卻後來居上,不就是因為出身京兆杜氏,這可是大豪門望族。
武曌可沒有忘記自己當初是為什麼被國師洛蘇賞識,所以她掌握大權後,立刻就開始著手執行當初早就定下的大計。
對於武曌的權力,現在唯一可能會造成影響的,就是太子李弘,武曌掌握權力,實際上是李治將權力讓渡給她,如果李治願意撕破臉的話,武曌的權力就會失去。
在帝國中,隻有君王的權力才是生來就有的。
李治曾經有過直接禪位給李弘的想法,自己去做太上皇,但最終這個想法還是取消了,畢竟現在國家大事雖然是武曌掌管,但他畢竟還是有權力的,如果做了太上皇,那大臣可能就真的轉頭投奔李弘去了。
夫妻一體,從來都沒有聽說過父子一體的。
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就會感受到,一個家庭中,隻有一個男人可以說了算,即一家之主,通常情況下,這個一家之主,都是父親這樣的長輩,但如果兒子快速成長,從財力和權力上超越了父親,那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除非父親甘願放棄在家裡說了算的權力。
在一個帝國中,也是這樣,隻有一個權力核心,李治將許多大臣都列為李弘的東宮屬臣,這就很危險,一旦李弘得到了名位,那李治就會從上而下的失去權力。
東宮之中,李弘所感受到的壓力也極大,武曌是絕對意義上的嚴母,對於幾個兒女,都很是嚴厲,尤其是對於李弘和李賢,她覺得這兩個兒子都和她八字不合,理念上就非常的不一樣。
李弘反對武曌的政策,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李賢的影響,李治的幾雙兒女,娶得王妃自然都是名門貴族,所以在這方麵自然是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當初漢孝惠帝也是這樣,呂雉也是嚴母,但那個時候有洛文王洛新在其中斡旋,所以漢孝惠帝劉盈後來的處境還算是不錯,但李弘和李賢可沒有這方麵的人。
更比較坑的一件事在於,李治想為李弘選幾個洛氏子入東宮,但最後這件事卻被武曌搞黃了,這實際上是洛氏也不願意進入李弘的東宮。
因為洛氏無法忘記當初所有人都覺得最穩的那個太子,李承乾,當初洛氏已經在東宮布好局了,結果李承乾出鎮秦國,一波清空,現在李弘這病懨懨的身子,讓人一看就心不安。
如果李弘是單純的生病,那洛氏還能調理一番,但遺傳病這玩意根本就治不了,又沒有抗生素那種特效藥,就算是現代,很多就算是知道什麼病,也治不了,更彆說唐朝這個時代。
對於洛氏而言,投資李弘還不如投資李賢,而投資李賢,那還不如讓武曌保持現狀。
而且誰敢說一定就比武曌更優秀?
在現在的大唐,說句不好聽的,武曌已經是李氏皇族裡麵,最優秀的那個。
而且武曌因為洛君薇的關係,把洛氏當成宗族和外戚在用,恰好彌補了她缺乏有力的宗族支持的缺點,雙方簡直互補。
而李弘和李賢,都有強大的宗族和母族,以及妻族和一大批勳貴集團可用,分給洛氏的東西自然會少。
現在洛氏快要比李世民的時候還要顯赫了,洛蘇甚至有點擔心洛氏的地位如果太高的話,會不會出現什麼問題。
大唐的周邊情況頗為複雜,中樞的複雜程度更是難明,就在這種情況下,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引爆了陰謀家心中的火花——太子李弘暴斃。
帝國儲君的突然死去,幾乎在瞬間引爆了整個大唐政壇,李治很是悲痛,他培養了這麼多年的儲君,竟然真的讓他白發人送黑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