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此人有所成就後,竟然拋棄舊妻,又新娶一房,據說還是陸氏的女兒。
以後不會讓他再踏進洛氏一步了。”
洛聖夕對這些事是沒興趣的,洛成雲也知道,但他還是說了,洛聖夕明白洛成雲這是在暗示他一些事,一些不太好明說的事。
“子敬,家族和蕭氏以及江南士族,在一些事上的聯係很多嗎?”
洛成雲低聲道:“生活在江南,又怎麼可能置身於事外呢?有些事隻能看著,不能說啊,不參與就已經很難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生在江湖之間,有些事就是身不由己的,有些官員不參與貪汙就已經用儘了全身的力氣,再指望他們去清平世道,那實在是艱難。
江南洛氏在江南生活,依附於姑蘇郡王府生存的人,不知道有多少,真的斷絕聯係,是生存不了的。
洛聖夕明白這一點。
所以也沒多問,隻是向南指了指,“那裡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其實洛聖夕也沒報太大的指望,畢竟如果真的了解的話,這麼大的事情,無論如何也該上報的。
果然洛成雲搖搖頭道:“之前隻知道江南不少士族在往宋國那邊走私物資,其他的事情都不知道,江南士族現在基本上不帶著家族一起玩。
不過現在知道了他們在做什麼。”
從洛氏主支南歸之後,江南洛氏在江南的地位就變了,尤其是洛氏主支越來越強,江南對於洛氏的各分支就愈發的警惕,認為這些分支都是洛氏主支在各地布下的耳目,事實也的確如此。
所以在江南形成了一種慣例。
有些事,那些江南士族不說,洛氏也不問。
如果洛氏真的要問,那就是開戰,就算是蕭氏這種和洛氏關係一向不錯的家族,也要摻和一手了。
以江南洛氏的人脈,宋國那件事暴露之後,基本上沒有比朝廷晚多久就知道了。
洛聖夕對此不意外,畢竟就算是沒有洛氏主支,江南洛氏也是世上一等一的豪門,傳承四百多年,一直都是頂級高門,能比得上江南洛氏的,很少。
“那子敬你說,這件事我從哪裡開始查為好?”
針對宋國這件事,對於朝廷而言,宋國中的權貴架空宋王反而是小事,天高皇帝遠不好處理是一回事,最重要的還是,宋國那裡還有外敵,中南半島的形勢,和當初的蓬萊不一樣。
對於朝廷而言,最重要的反而是江南士族和安東節鎮,竟然直接和藩屬國有聯係,從一開始的經濟聯係,到後來的軍事聯係。
這麼親密的聯係,這些人現在到底是心向朝廷,還是心向宋國呢?
洛成雲略一沉吟,而後斬釘截鐵道:“從蕭氏開始查,這江南的事情,總是繞不開蕭氏的。”
洛聖夕微微點頭,在江南這塊地方,蕭氏是真的樹大根深,這件宋國的事情,蕭氏一定深度參與其中。
“家主,如果要查蕭氏的話,還是要講究一些方式方法,這些年在江南有一件事很流行,那就是下南洋,其中蕭氏下南洋的人很多。
蕭氏在宋國中,地位很不一般。”
洛聖夕看了洛成雲一眼,“具體說說。”
說著二人已經走到了堂中,洛成雲先給洛聖夕倒上一杯茶,而後才說道:“一開始也沒有多想,隻以為他們是下南洋經商,畢竟就算是走私,很多時候也會有正常的商隊作為掩護。”
走私和正常經商的區彆就在於交不交稅,朝廷允不允許,很多東西都是朝廷禁運的,走私就是這些東西,但正常經商,朝廷是不管的,隻收稅。
當然,在整個南方沆瀣一氣的情況下,邊境的通商口岸,基本上也就相當於白板一片了。
可能走私都大搖大擺的就過去了。
洛成雲對走私這件事沒什麼感覺,他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隻要不是走私給異族,江南洛氏一直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洛成雲接著說道:“但是現在既然知道了,那就能和一些事情對應上了,蕭氏還有不少江南士族的人,應該是在朝廷和宋國之間兩頭下注了,他們很可能在宋國中,掌握了很多權力,甚至將私兵運過去,以護衛礦產的名義,組建了軍隊。
很可能有塢堡。
宋國的那種情況,家主應該能猜得到,培養一支私兵實在是太容易了,他們從本質上來說,就是邦周早期的那種模式。”
洛聖夕臉上有些凝重的點點頭,這也是一個天子不好處理的點。
宋國這些新征服的地盤,有大量根本就難以掌握在朝廷手中的地盤,在早就郡縣化這麼多年的中原,尚且有那麼多隱匿土地的,在宋國那種地形複雜,山川眾多,政治架構完全不成熟的地方。
隱匿土地?
恐怕會直接建立莊園和塢堡,擁有自己的私人武裝,除了沒有名義之外,完全就是國中之國,這也是宋王會被架空的一個原因。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而且這種私兵恐怕有很多很多,江南士族們擁有龐大的經濟實力以及文化實力,每次流放開拓的時候,都是朝廷的首選,唯一所缺的就是沒有軍隊,所以被有軍隊的皇室輕易蹂躪。
現在他們主動往中南半島去,補足了最後一個短板,直接化身真正的封建地主。
不對啊。
洛聖夕回過神來,“子敬有什麼話可以直接說,我們之間的關係,不用這麼拐彎抹角。”
洛成雲聞言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家主,不好意思,習慣這麼說話了。”
“江南的開發是北方不斷的遷徙才開發出來的,包括典籍文化等,我洛氏先祖也出了大力,史書上將之稱為,衣冠南渡。
現在江南的這些人,雖然,用一些不太好的手段,為自己謀取私利,而且有逃避大唐的想法,但他們實際上在又一次的衣冠南渡,往更南的地方去,這種自發的遷徙,其實是件好事,還請家主明鑒。”
洛聖夕沉默著點點頭,良久才說道:“正是在顧慮這件事,所以才這麼難處理,如果處理的太過於嚴酷,那以後難道要禁海禁地嗎?
那是不可能的,朝廷和藩屬國的交流不可能停下,朝廷非但不能阻止人口南流,還得主動配合才行,否則中原人口膨脹實在是太快了。”
周圍的藩屬國作為中原人口的泄洪地,這是從天後時代就提出來的概念,這件事的原理是禍水東引。
人口太多不是好事,這已經是舉世公認的,隻要能為朝廷納稅的人口才有用。
那些不能為朝廷納稅的流民隻會威脅朝廷的統治。
現在中原的人口已經太多了,八千萬,如果不是開墾出了江東的大片土地,還有占城稻等新稻種的普及,八千萬中,起碼有一千萬是流民。
而且人口基數越大,新增人口就越多,按照洛氏初步計算,很可能在一百年之後,大唐的人口就會翻一倍。
當得知這件事後,李聖一都快要嚇死了。
就算是連年大豐收,也不可能養得活這麼多人口。
中原朝廷的想法,一方麵是繼續興修水利,開墾荒地,同時加大對土地兼並的清查,同時給老百姓找事做,彆天天想著生孩子,另外一個方法,就是往蓬萊、遼東、箕子半島這些能種地的地方遷徙人口。
這其中其實有一條很殘酷的潛規則。
蓬萊周圍都是大海,就算是發生一些什麼,比如暴亂,比如流民遍地,隻要把船一開走,影響不到中原,等到事情過去,就過去了。
箕子半島是同樣的道理,遼東也是,隻要把那幾條路堵住,就根本進不了中原。
當然,現在朝廷主要的人口疏散地是中亞和西亞。
下一個主要的人口疏散地則是天竺,那個地方一年三熟,就以現在的情況來看,容納三千萬以上的人口沒有問題,這兩個地方消化一大部分。
另外一部分就要靠宋國來辦了。
宋國那裡有一塊紅河三角洲,也是可以容納人口稠密的地方,不多說,安置個一兩千萬人口,大唐就能高枕無憂了。
正是要這樣的政治顧慮,所以朝廷對於周圍藩屬國才這麼投鼠忌器。
不能讓藩屬國產生一種,他們就是韭菜的感覺,不能讓他們感覺朝廷會定期清剿,因為這些藩屬國隨著大量人口的流入,是一定會越來越強的。
洛成雲也聽出來了,遲疑道:“家主,這人口南遷是不是還得仔細考慮一下,如果中南半島那邊真的有了一兩千萬人口,那朝廷可就真的控製不住了。”
古典時代,在人口沒有超過承載力前,所能夠組織的人口越多,國家實力越強。
其實朝廷未必沒有想過,等到真的讓天竺有三五千萬人口,讓宋國有一兩千萬人口,讓蓬萊有幾百萬上千萬人口,讓中亞有四五千萬人口的時候,他們還能聽話嗎?
但這有什麼辦法呢?
以前沒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從來沒有過大唐這種情況。
漢朝建立的時候才多少人,最後一百年的時間就突破了六千萬。
大唐建立的時候就有三千多萬,現在一百年的時間,人口增長三倍,僅僅中原就有八千萬。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大唐的社會太和平了。
大唐可是就連造反都幾乎沒有的,大唐各地的經濟基礎,基本上沒有被破壞過,沒有出現過那種會導致人口大幅度減少的**。
在可預見的未來,大唐還要和平一百年,甚至兩百年,人口會膨脹到什麼地步,誰都不敢想。
總不能為了保持人口,自己下手殺吧,也不能主動挑起戰爭去消耗人口。
如果沒有洛氏的話,其實反而可能不會有這個問題出現。
沒洛氏的話,人口不可能膨脹這麼快,死亡率會遠遠超過現在,可以說這是洛氏搞出來的問題,結果洛氏也解決不了。
“無論以後會發生什麼事情,但現在我們做的事情,是對的,不是嗎?”
洛聖夕摩挲著椅子。
又道:“諸夏在向前,這是一件好事,有時候不能太過於在意中原,否則就做不成事,成就不了大功績。
至於未來有人會威脅中原,會威脅大唐,那自然會有人去收拾他們。
我們占據著中原,這裡是最好的一塊土地,如果都不能抵擋周圍的話,那後代的洛氏子孫就太無能了,後世的天子也太過於無能了。”
洛成雲心中暗自歎口氣,這就是主支,當初在邦周的時候,就多次放過楚國和秦國,現在感覺就是在做同樣的事情。
有些話他沒有說。
但一直都在他的心裡盤桓。
宋國發生了這樣的事情,那另外的國家中,難道就不會發生嗎?
現在他們都是李氏的宗王,以後可不一定是李氏宗王。
當初邦周的姬姓諸侯,有多少都被公族和卿族架空,最終奪權。
其無後乎?
這樣的事情難道就不會繼續發生在大唐的藩國中嗎?
讓周圍藩國越來越強,雖然一時解決了問題,但從長遠來看,實在不是什麼好主意啊。
強枝弱乾,自古以來就是取禍之道!
————
人口快速增長的雙刃劍在唐帝國身上展現的淋漓儘致,帝國君主既欣喜於象征著帝國盛世的大量新生人口,又恐懼於人口背後所需要的社會資源,在擴張的時代中,尚且不會被注意,一旦擴張進入邊際遞減,龐大的內卷時代,將為帝國蒙上陰影。——《唐帝國興衰史》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