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長青僅僅休息了一日,就再次開始處理政務,帝國再次一統後,政務激增,藩屬國和行省的政務量,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
幸好大多數都是自治行省,否則可真的是處理不過來,如今洛陽的官僚體係,根本就無法應對這麼龐大的工作量。
按照理論來說,一個人同時對接的下屬,是有極限的,設置的行省越多,當然下麵的權力就越少,但同時需要處理的政務就越多。
大唐的行政區劃,最低是縣,這是從秦朝開始就沒有再變過的。
縣上麵則一開始是郡,後來是州,府,但最終這些還是變成了一個更高級彆的行政單位,漢朝的州,大唐的道,以及現在的行省。
如今隨著世界一統,洛長青不得不麵對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他想要中央控製歐洲,就必須重新調整區劃,將行省的數量,控製在三十個左右。
這還是因為現在的通訊,有無線電報,所以效率大大提高。
調整行政區劃,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考慮的地方很多。
他斟酌了許多,首先將北大西洲行省、南大西洲行省、大洋洲行省、炎洲行省先獨立出來,這四個行省屬於那種地盤大,但是人口不多的。
然後就是存在了很久的蓬萊行省,洛長青將箕子半島劃給了蓬萊行省,同時將蓬萊行省的首府設置在箕子半島上。
夷洲島和瓊州道依樣畫葫蘆,將這些島嶼的首府放置在陸地上,劃給嶺南行省。
中原則劃分為遼東行省。
河北行省,太行山以東,黃河以北。
河南行省,黃河以南,淮河以北。
江北行省、江南行省,以長江為界。
將各個行省按照江河山川分割開,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勢。
基本上將原先行省的邊界線,再次拆的七零八落,然後重新調換總督,希望能夠憑借這種方式,讓大唐短時間內恢複安定。
但其實這種方法到底能有多少效果,洛長青也說不好,因為現在的世界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現在治國,已經不能僅僅依靠從前的經驗了,而是要自己開創新方法。
洛長青選擇了傾聽來自民間的聲音,隻有知道現在的社會需要什麼,他才能更好的施政,去解決這些問題。
在洛長青所接收到的各種來自民間的反饋信息中,絕大多數他一看,就能知道要求背後所蘊含的深意。
這種深意不一定是提意見的人想到的,而是他們的舉動,不由自主的就會產生這樣的效果。
這些來自民間的聲音,大多數要求的都是改善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而這些改善的舉動,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要求放權,要求將許多官府的權力關在籠子裡麵,不要隨隨便便的使用那些權力的任性。
否則農民種不好地,雇工做不了工,商人開不了店,帝國就真的要崩了。
洛長青自然不是那種隻顧一家一姓的反動頭子,所以他必然會順著這種曆史潮流去走。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真理,是定律。
但正如曆史是螺旋上升的,有力量的人,可以人為的將這個過程延長或者退後,這便是英雄人物對曆史的作用。
洛長青就是這個曆史長河上的弄潮兒,他的行為可以推動或者延後曆史的發展,因為他是世上站的最高的那個人,現在他決定全力去推動帝國去適應現在的經濟。
既然做出了選擇,他就不再迷茫,雖然新學黨人建立的國家都被打趴下了,但新興階層的發展卻蓬勃起來,尤其是在遠離帝國本土的邊疆行省,以及各自治行省中,發展的很快。
這是相當合理的,越是距離政治中心近,發展就越要考慮政治的影響,經濟上的發展,自然就不會太好,隻有一門心思的發展經濟,才能取得上好的結果。
在帝國內部的各個行省中,很快就掀起了一輪新的工業改革,電氣時代在快速的徹底取代蒸汽時代。
波斯自治行省在這個時代迎來了好日子,現在的波斯行省可不僅僅是原來的波斯王國,還有周圍的廣袤土地,都是波斯行省的地盤。
在沙漠中挖掘出了大量的石油,作為自治行省,根據帝國的法律,他們可以留下一部分作為行省的經費,最關鍵的地方在於,波斯可以用石油來換取其他行省很多物品。
即便是身處同一個帝國,但帝國中央和各個行省間的博弈依舊是存在的,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各個行省待在帝國之中,首先就要保證一件事,那就是有利可圖。
如果無利可圖倒也可以忍,但如果一直都讓某些行省吃虧的話,那帝國中央就要保證自己能夠應付行省的抵抗。
各個行省中比較上流的那些人,尤其是那些工業主,都希望自己的貨物能夠暢行帝國,又不希望其他行省的貨物進入自己的行省。
於是你死我活的競爭就這樣出現了,想要達成目的,那就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通過行省衙門來製定本地保護政策。
行省衙門在這方麵則完全沒有拒絕的必要,本行省的企業不說繳納的工商業稅,還有給衙門繳納的其他方麵的資金和好處,都能夠讓本地的運轉更好,也能帶來政績,畢竟每年上繳國庫的財稅,都是政績的一部分。
所以衙門和當地的大工廠當然是一拍即可,至於外來的貨物,則征收一部分的厘金,這實際上就是一種變相的關稅,在這種情況下,外地的貨物除非質量和成本完全勝過本地,否則是不可能在商業競爭中勝過本地的。
這種事情一旦有一個人開始乾,很快其他行省就會跟上,繼而開始關稅大戰,變得花樣的往高漲,而且名目極其繁多。
他們當然不會真的說進入行省要加稅,而是會用治安金,衛生稅等等要要求,至於本地的工廠,則有各種減免,畢竟是做出了“重大貢獻”。
這種事自然瞞不過洛長青,他知道這件事後,直接就氣笑了,他就知道這群商人永遠乾不出什麼好事來,而被商人同化的官僚,最終也隻會成為爪牙。
如今還真是給了他個驚喜,總能給他整個這種驚喜,為了賺錢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這種極強的本地保護主義,如果洛長青沒有記錯的話,上一次出現這種情況,還是蒸汽時代沒開始的時候。
那個時候是純粹的封建時代,那個時候會有洛氏和皇室的貨物能夠通行全國,沒想到啊,現在已經進步這麼多了,結果在這方麵,竟然走回去了。
果然他對新學的判斷沒有錯,羅馬的那種模式,就是低配版的帝製,從很多方麵來看,還不如帝製,至少帝製如果出現英主的話,還能收拾舊山河,而羅馬那種大貴族共和模式,根本就出現不了英主,在英雄的人物,也拿不到多少權力,隻能受製於身後的商人。
心中雖然吐槽,但事情還得解決,這件事對於帝國內部的傷害是極大的,但到底怎麼去解決,還真的不好搞,本地保護主義的出現,是因為一個地區的發展,是真的會帶來明顯的好處。
對於這世上大部分的人來說,與其自己奮鬥,不如看投胎到哪裡,就像是在邦周時期,即便同樣是老百姓,如果投胎到洛國,那自然是比投胎到其他國家要好得多。
現在來看,如果能夠投胎到洛陽,那當然就比投胎到其他地方要好,生活在洛陽,即便是再窮,但洛陽有大量的工程,這些工程都是能惠及所有人的,而且洛陽的治安也遠遠超過其他任何地方。
這都是生活在洛陽的隱形好處,更不用說皇室時不時賞賜的錢財以及肉食等,這都是生活在帝國其他地方所沒有的。
而且這種地方保護主義的出現,還有一個原因,尤其是在邊疆行省,也和帝國本身控製力有關係,中原人口多,而且更加穩定,市場龐大,這裡的工廠人力資源充沛。
在過去的那些年中,亞洲和歐洲的一些國家以及行省,能夠和中原一較高低,是因為他們沒有帝國這樣的律法,能夠通過壓榨人力來進行競爭,但現在帝國一統,帝國的律法已經開始實行,他們必須提高人力成本,這對他們造成了很大的打擊。
於是再次提高中原行省的銷售成本就是必然的,這其中的思路是非常複雜的,但又是現實的選擇。
如果不能妥善這件事,那剛剛安定下來的諸行省,又要鬨出亂子。
根據洛長青得到的消息,現在不少行省中,就有違反大唐律令的工廠,在當地總督以及官僚的庇護下,開足馬力運行著。
在商業的競爭下,各種下三濫的手段都是可以用的,隻會記住最後的勝利者。
而且現在已經出現了壟斷某一行業的巨頭,他們有的是聯合起來,有的則是利用各種手段吞並。
至於原因很簡單,壟斷可以再次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
洛長青這些年養成的習慣,從來都不會僅僅看表麵,而是從這些行為中分析背後的原因。
他雖然是個政治家,但現在已經不僅僅是個官僚,他可能是這個世界上,少數能夠洋洋灑灑分析出新學背後理論的人。
從現在的各地官僚的行為中,洛長青判斷出了一件事,那就是帝國的很多官僚,已經逐漸被異化,從封建的官僚,變成了新學的官僚。
人心在浮動,而且是洛長青主動放任的浮動,他現在找不到一個其他的方法,去給自己曾經任命的這些官員做一次思想上的教育。
畢竟整個帝國都在快速的向工業化轉變,城鎮中的雇工越來越多,從化肥以及大型機械發明之後,農業的地位就大幅度下降了。
伴隨著城鎮化的不斷向前,從帝國一統到現在,僅僅幾年的時間。
當初因為打仗變成廢墟的歐洲重新建立了一套工業體係,城鎮化程度甚至比先前還要高。
現在在這個國家中,擁有決定性力量的就是工廠主,帝國的賦稅也大部分都是由工商業來提供。
當初被迫退出的洛氏錢行,在帝國一統後,重新進入了各個行省,承擔了很大一部分責任,如果這些工業大幅度的出問題,洛氏錢行也會出事。
這就是如今的現實,帝國的一切都被綁在了工商業上,誰都不能再讓它倒退回去。
即便是洛長青問責那些違背大唐律法的總督,他們也會說“大局為重”。
從選擇了現在這種工業化的道路開始,一切就是注定的,除非洛長青願意將這個世道砸個稀巴爛,否則就隻能承認現在的這種現實。
這也是現在很多工廠主肆無忌憚的依憑,龐大的人口,隻能由工廠來消化,這種情況下,工廠就必須要能盈利存在,繼而就算是壓榨一些雇工,當地官僚也隻能在不突破底線的情況下,當作沒看見。
畢竟從各項財報上看,現在的帝國每時每刻都在不斷的成長,生產的糧食,以及在工業化加持下的各項物資,都在以一種極快的速度增長。
工業的生產力實在是遠遠超過農業化時代太多了。
但洛長青從帝國的這種現狀中,卻感覺到了一種危險,這是他的一種直覺。
他單純的覺得,現在這種世道,特彆有種烈火烹油的味道,當初蒸汽時代大踏步向前的時候,不是現在這樣。
直到洛長青接到了一個新的建議,在過去,大部分的工廠想要貸款擴張,都是和洛氏錢行以及其他錢行借,或者直接民間私人借。
但洛氏錢行審核太嚴,基本上借不出來,其他錢行也需要抵押物,私人借貸利息太高。
現在一些人希望能夠建立一個市場,可以讓普通人用自己的零錢,參與到工廠的投資擴張中。
inf。inf(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