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了天下,所有州學,縣學,爭相效仿的楷模。
如果不是幾十年之後。
某位已經被金國騎兵,嚇破了膽子的皇子構。
出於安全方麵的考慮,強行選擇了更加利於自己,登船逃跑的杭州灣。
然後,又完美繼承了,北宋強乾弱枝的壞習慣。
那麼一直以來,都是作為京杭大運河,終點存在的杭州城。
可能根本就沒有膽子和底氣,跟蘇州城來一較高下。
所以,無論從任何角度來衡量。
熙寧七年的蘇州城,都是當之無愧的天下雄城。
而且,這個天下雄城,跟其他的所有天下雄城,還都不一樣。
因為蘇州城,身處江南水鄉。
加上地勢,又比較低窪。
所以,地表水量極為豐沛。
即使是在,厚厚的城牆包圍之下。
城市內部,也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河流分支。
河多了,橋和船,自然也就會跟著多起來。
而且,因為江南一帶,一向都高溫多雨。
木質材料,並不十分耐用。
所以,蘇州城內,絕大多數的橋梁和房屋,都是用石頭壘造而的。
再加上,所有大城市,都有的兩個通病。
人口稠密,土地緊張。
所以,城牆之內的每一分空間,都要充分利用起來。
在多種因素,綜合影響之下。
蘇州城內,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現了一種,道在河邊,房在水中的奇特景象!
堪稱是橋與河,人與水的完美共存。
蘇州城內,不僅大小河流上的各類船隻,往來穿梭不停。
甚至就連挑著扁擔,進城賣菜的小商販。
都會將自己的貨物,放在河邊。
然後用一種,十分好聽的江南俚語。
來招呼那些,坐在船上出行的來往眾人。
如果是一個,毫不知情的外地人,突然見到這一幕。
搞不好還會以為,那些正在招攬客人的小商販,不是來賣東西,而是專門跑到河邊,來一展歌喉的!
慕容王氏的目標,也很明確。
拉著慕容複,穿過城門,又越過兩座石橋,直接就來到了一條小河旁邊。
然後,將右手手指彎曲,置於口中。
吹出了一個,抑揚頓挫的奇特哨聲。
哨聲落下,還沒等多久。
馬上就從遠處的小河叉裡,駛出了一艘烏篷船。
船尾負責劃槳的,是一名十四五歲上下,皮膚黝黑透亮的瘦高少年。
那名少年,年紀雖然不大。
可操船的水平,卻極高。
不僅在水麵上,劃出了一條完美的弧線。
而且,就連船隻最終停下的時候,都沒有跟河岸發生任何的碰撞。
慕容王氏和慕容複,也隻需要往前再輕輕的邁出一步,就可以成功登上小船。
“江頭未是風波惡,彆有人間行路難!”
“在下,風波惡!”
“受崔三叔所命,已經在此等候兩位貴客,多時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