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剛剛過去,說實話,經濟形勢和大環境都非常的不好。
正式文件中,甚至用到了“國民經濟已經到了崩潰邊緣”這樣的措詞。
其實,如果低著頭隻看自家的一畝三分地,情況也沒那麼糟糕。
但凡事就怕比!
在大浪潮的這些年裡,小日子和四小龍加入了西方主導的國際貿易體係,搭上了第三次工業革命和安南戰事的快車,經濟上取得了堪稱“飛速”的跨越式發展。
而我們的經濟,從紙麵數據上看,其實是有所增長的,甚至可以用“快”來形容。但我們在跑彆人在飛,以至於我們GDP排名一直在往下掉。
悶在家裡閉眼過日子,還不覺得怎麼樣。那些因為考察、采購,或者交流等原因,有機會出去的人,看著人家高樓大廈鱗次櫛比,車水馬龍霓虹閃爍,說是驚掉了下巴都不為過。
這種衝擊,是非常致命的!
南方沿海地區,早就出現了婦女村和老幼大隊。大批青壯,甚至是基乾,都在想儘辦法的往外跑。
而且,隨著消息的傳播,受影響的地區越來越大,動心思的人越來越多,影響也越來越惡劣。
這種情況一味地堵,早晚是會出大問題的。
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我們自己發展起來。提高百姓的生活質量,讓所有人都能看到向好的希望!
而且,客觀上來說,我們正處於發展經濟的黃金時期。
因為,72年至今,隨著我們和老美及西方進入蜜月期,巴統相關禁令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鬆動。
太多以前可望而不可得的技術和設備,現在都對我們開放了。
這無疑是絕佳的,奮起直追的大好機會。
但問題是,人家的技術和設備不會白給我們,是要錢的。
不但沒有折扣,甚至連正常價都是奢望。要加價,加大價。對我們來說越先進越急需的東西,他們加的就越多,就越離譜!
畢竟,西方之所以會鬆開口子,是指望我們去牽扯和消耗北方的毛熊,替他們分擔壓力。並不是真的發善心,想我們變好。
於是,問題出現了。
好多東西我們雖然能買了,但是買不起。或者說太多東西都是我們急需的,卻拿不出錢。
買不起又需要,怎麼辦?
想辦法唄!
其中非常有效的一條途徑,向海外華人尋求幫助。
可尷尬的是,過去十年嚇壞了太多人,也傷到了太多人。以至於現在我們和海外華人的緊密程度,幾乎陷入了抗戰以來的最低點。
我們自己知道,那段波蕩的歲月已經過去了,但外麵的人不知道。
知道了也不那麼容易信。
即便信了,恐懼和傷害也不那麼容易抹平。
怎麼辦?
兩條路,一條路是,讓駐在外麵的同誌多走動、多宣傳、多撫慰、多答疑解惑,以誠意打動心向同胞的愛國人士。
這方麵的工作其實一直在做。但說實話,效果並不好。
畢竟人家又不是傻子,你說的再天花亂墜,事實上已經發生的事……屬實一言難儘。
另一條路,發動和鼓勵國內有境外關係的人,與外麵的親友多聯絡多敘親情,順勢說一說家裡的情況和困難。
比如:“祖墳該修了……你三叔你二大爺,你四大娘家的房子快塌了……大人吃點苦沒什麼,但孩子要上學……你看,手頭如果方便的話……”
然後,急需的外彙進來了,被換成國內貨幣發下去。
幾百幾千的外彙積少成多,再去找有更大能力的愛國人士,讓他們幫忙代為采購一些廉價的,我們需要的設備和技術。
人窮誌短,馬瘦毛長……丟人,但沒辦法!
走親情的路子,無疑是個好辦法。但在人員選擇上,要費很大的功夫。
比如,部分人要往後壓一壓,部分人要往前提一提。
要往後“壓一壓”的那部分,主要是過去一些年裡,過得比較……咳~
那些人心裡現在指不定多……是吧~
指望他們……寫封信倒不是不行,但不可能讓兩邊永遠都沒有實際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