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字九江,盱眙(今江蘇盱眙)人。
是跟著老朱打江山的明朝初期大將,曹國公李文忠之子。
李文忠,李景隆他爹,同時也是朱元璋二姐朱佛女的兒子,洪武大帝的外甥。
朱元璋大封功臣時,李文忠他爹李貞雖然沒什麼功勞,但仍舊被封為曹國公,不得不說老朱對他家人是真的好。
而李文忠當年隨著李貞投奔朱元璋時,曾被老朱收為養子,改名朱文忠。
直到他隨軍滅了張士誠立下大功後,才又改回原姓,且隨李貞同封共享曹國公之爵。
明史記載明初六國公,但實際上卻是七位國公,李家一門兩國公。
後來李文忠一直跟著常遇春征戰,北伐,直到常遇春死後才接管了他的軍隊。
李文忠死後,李景隆承襲了父親曹國公的爵位,成了新一代的曹國公,世襲罔替。
李景隆其實沒什麼大本事,但貴在‘知趣’。
老朱在的時候,他就很少參與政事,踏踏實實在營裡練他的兵。
老朱讓他乾什麼,他就乾什麼。
直到建文帝登基,李景隆卻莫名其妙成了朱允炆的‘心腹’。
這一切的原因,皆應在抓周王的時候,就是李景隆帶著兵配合的錦衣衛。
這件事李景隆辦的很妥帖,自然讓朱允炆放心,認為這是自己人。
這也是他放心將北伐大軍交到他手裡的原因之一。
但朱允炆卻沒想過一件事,就是李文忠曾被自個兒皇爺爺收為養子。
那就代表著,李文忠和朱棣,曾是兄弟。
而李景隆與朱棣年齡相仿,雖是叔侄關係,但卻是從小在一起玩大的發小。
打朱棣,他李景隆真的願意嗎?
答案是不會。
而且,他不止不會動手,甚至準備大大的放水。
如果說他看在和朱棣關係的份上,最多也就是在戰場上劃劃水。
最終讓李景隆下定決心,不惜違抗皇命也要幫朱棣的原因,則是他的父親。
李文忠。
前麵說過李文忠和老朱的關係,對於這個養子、外甥,朱元璋自然十分信任。
信任到什麼程度?
大明建國前李文忠的功績不談,洪武十二年(1379)的時候,朱元璋詔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兼主管國子監。
這是什麼概念?
大都督府在改製五軍都督府前,就是明朝最高的軍事機構!
而國子監則是文官們的搖籃,大明最高學府。
一個國家文、武兩個權力機構,老朱全都交給了李文忠,可想而知對其的信任。
可以說在當時的整個大明,除了老朱以外,李文忠的權力僅次於太子朱標!
但事情壞菜就壞菜在權力太大這件事上。
老朱這麼玩,李文忠就成了擋在文官們前麵的一道障礙。
有人奇怪,李文忠不是國子監的最高長官嗎?按理來說不是和文官關係應該不錯嗎?
但錯就錯在,他李文忠不僅和洪武帝是一條心,最重要的是,他還是個武將。
你李文忠一個武將,居然管著我國子監文人?這成何體統?
所以,洪武十七年(1384)的時候,李文忠莫名其妙的中毒死了。
沒錯,又是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