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這個出卷人...”
當年朱允炆可是親手偷過皇爺爺的試題,雖然最終失敗,但他也十分清楚試題的重要。
尤其是這個出題人。
“朕以為,既然這次恩科是先生提出來的,一事不勞二主,不妨就由恩師來出題?”
方孝儒也不推辭:“臣,謝陛下信任!”
說完他直接起身麵向百官:“為防試題泄出,吾即日起搬入東宮暫居,謝絕一切往來,直至登榜結束。”
百官抱拳拱手:“先生高義。”
若是以往,百官可能會想辦法去弄試題,或者在貢院想辦法動動手腳。
可這次他們幾乎沒這個心思。
是他們的人品變得高潔了?
扯呢。
這還要歸功於方孝儒提出的《保舉法》。
保舉法說白了就是唐朝的投行卷和宋朝的薦舉製,說白了就是讓官員自行推舉官員。
那還有說的?
這各家還不趕緊把自己家的人往朝廷裡塞?
僅僅一年時間,搞得官位都有些不夠用了。
就在各家頭疼的時候,‘方大善人’又出手了——升官、加官位!
六部尚書都那麼辛苦了,怎麼才三品啊?
直接正一品!
各地布政使?
不要客氣,二品官職都拿去!
從上至下,原級官員的品俸統統上調,隨之一同上調的還有俸祿。
原本的官員升級了,那多出來候缺的官員怎麼辦?
一個字——加!
六部在左右侍郎之下,又增加了左右侍中的職務。
還有禦史台的什麼僉都禦史,隻要能想到的,那就統統安排上,也不管職能會不會重疊。
這就導致現在朝堂上朝的大臣幾乎多了一倍,原本能站在奉天殿的一些臣子,現在隻能委委屈屈的站在門外。
要不是皇爺爺留下遺訓‘官不修衙’,朱允炆都想重修奉天殿了。
在方孝儒的幫助下,家裡的子弟都有地方安排,這些士族出身的官員對科舉自然沒那麼熱心。
正因為方孝儒的‘無心插柳’之舉,卻讓這一屆的恩科變得公正了許多。
隻是這個公正,卻未必是好事。
安排完恩科的事,朱允炆正準備宣布散朝,翟善忽然站了出來:“陛下,臣有事起奏。”
朱允炆奇怪的看了他一眼,點點頭:“翟愛卿請講。”
“臣要說的還是平叛的事。”
“說吧。”
翟善看了一眼一臉懵逼的齊泰,微微一笑:“臣以為長興侯趕到真定府後,為防一軍二主,不如讓李景隆的東軍撤離。”
齊泰更加莫名其妙了。
這翟善莫不是瘋了?
兩軍會合後,朱棣叛軍一戰可下,這潑天的功勞不要了?
翟善卻有更深的心思。
朱棣人在真定,大軍也在真定,那北平必然疏於防守。
李景隆雖然損失了數萬士卒,但元氣未損。
而現在的北平城,城牆失修,僅有朱高熾帶著一萬大軍守衛,一旦拿下...
和收複真定北線、保定的功勞比起來,一戰收複北平,才是他真正需要的滔天之功!
“陛下,臣以為長興侯可坐鎮真定,與燕王正麵交鋒,即便不勝,也能將之拖在真定一線,
而李景隆的東軍,則可以撤出真定,繞行河間府,直取北平!”(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