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等到朱標走了之後。
朱元璋嘴角抑製不住的咧出一個上揚的弧度!
這小子,總是能變著法的幫咱解決問題。
“去將劉伯溫額李善長叫來,就說咱有要事與他們商議。”
“是!”
隨著朱元璋一聲吩咐,王景弘沒有任何遲疑,帶著人迅速出宮,分彆趕往韓國公府和誠意伯府。
之所以叫他們過來。
是因為這兩人可謂是朱元璋最仰仗的謀士。
朱標的政策雖好,但是光朱元璋自己覺得好可不夠。
萬一還有什麼漏洞呢?
朱元璋做事從來不怕麻煩,而是怕做不好。
如果沒有,那咱就可以自豪地跟劉伯溫和李善長說。
看吧,這是咱兒子想出來的。
關於貪官的事,咱問過你們兩個老東西好多次了,誰都給不出個辦法來。
咱的兒子輕輕鬆鬆一道聖旨就將事情辦好了!
很快,劉伯溫和李善長就來到了武英殿中。
見到朱元璋,兩人先是一齊行了一禮。
朱元璋為他們賜座之後,兩人同時落座。
“咱今日叫你們過來,是有一個能讓大明再無貪官的法子,咱還拿不定主意,想讓你們給參謀參謀。”
說罷,朱元璋便將方才朱標所說,如何用俸祿激勵官員,如何讓官員輪換滔滔不絕的講了起來。
當然,這其中是如何針對京官的,朱元璋直接不曾提及。
足足講了大半個時辰,在李善長和劉伯溫驚訝的目光中,朱元璋的聲音這才停止。
哼哼!
看看,兩個號稱智囊的謀士都聽傻了吧?
什麼韓國公誠意伯的,還不如我兒子來的聰明呢?
他才二十多歲,就已經能屢次提出治國大計了!
“二位先生,覺得如何啊?”
李善長早已聽得目瞪口呆,此時朱元璋開口,他這才緩緩回過神來。
“這,上位,此計甚妙啊!”
“如此以來,我大明朝不敢說再無貪官荼毒,最起碼,貪官數量必然驟減,些許跳梁小醜,處置起來也不必顧慮太多!”
“臣隻聽說過治大國若烹小鮮,還從未聽說過治大國若開商會呢。”
聽著李善長這個比喻,朱元璋忍不住哈哈大笑。
什麼叫語言的藝術?
這就叫語言的藝術!
雖然同樣是拍馬屁,人家的馬屁聽起來就很舒服。
再看看他旁邊那個三棍子打不出個悶屁的老頑固,現在還一聲不吭呢。
李善長又忍不住問道:
“上位,不知此計是何人提出?”
“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匡扶社稷之能,必是一位曠世奇才!”
聽著李善長不斷的馬屁,朱元璋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
“這政策,是太子提出的。”
“他前幾日不是去了城隍廟,看到難民的賑災糧都被貪墨了嗎?”
“回來便想了這麼個對策來改變大明官場的風氣。”
朱標去了城隍廟的事,李善長自然是知道的。
尤其是“筷子浮起,人頭落地”八個字,可謂是振聾發聵!
他有些激動地說道:“大明能有太子殿下這樣為國為民的儲君,兩代英主,必然會成為遠邁漢唐的千股盛世!”
聽著李善長不停的馬屁話,朱元璋的嘴都快咧到耳後根了。
他擺了擺手道:“李先生過譽了,那小子就是想法多了點,他還年輕,以後什麼樣還說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