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福澤恩厚,乃是明君之範啊。”
劉伯溫用袖子擦了下眼前的淚水:“是啊。”
“我剛聽見聖旨,說是太子頒了聖旨,今年的恩科有不少變動,是嗎?”
劉伯溫頷首:“先前推行白話,白話文,已有成效,恩科雖推行時日不長,卻也是利國利民的好事,若是能與時俱進,選拔人才,那便能保佑我大明朝千秋萬代。此事太子考慮甚多,為了不影響寒門學子,還特意照舊科考時日,我想,待殿試結束後,就能看到效果了,至於其他的,還尚需時日。”
胡惟庸認真的聽著劉伯溫的話,待他陳述後,皺著眉頭又認真的思量了許久。
“可是,天下學子甚多,太子殿下雖考慮了寒門,卻忽略了商賈與權貴,此舉恐影響其他人利益啊。”
“寒門學子多少?權貴學子又多少?”
“這寒門學子的教育能比得上權貴學子嗎?”
這話,倒也有幾分道理。
不過,此乃小事,想必太子殿下已有考量,一定不會形成大問題的。
胡惟庸笑著擺手:“你雖如此覺得,可商賈與權貴向來就有一定權勢,得罪了他們,難保他們不會合起夥來反抗。雖說大明國運正盛,如日中天,一次小小的變動無法撼動根基,可日後呢?先朝的安史之亂就是個例子。”
好像,是這個道理?
可他怎就覺得還有不對呢?
這胡丞相先前就與太子殿下不對付,此次恩科聖旨剛剛下達,他就借著慰問,前來勸說,為的就是他能改變太子殿下的想法。
一旦他與胡丞相的意見一致,縱然太子殿下向來主意多,不畏強權,也得考慮眾口鑠金一事。
再加上胡丞相定會在此事上大做文章。
屆時,太子殿下所麵臨的局勢就會難上加難。
不過還是先聽一聽胡丞相的意見吧。
興許此事,可在他這裡結束。
劉伯溫詢問的目光落在胡惟庸的身上:“丞相大人可有高見?”
“高見談不上,隻是覺得,太子殿下考慮得最多的是寒門學子的利益,卻也不該忽略其餘人,要知道,權衡利弊,互相製衡才能經久不衰。”
“如今聖旨已下,說變動自是不可能,可煩請太子殿下增加恩科條例,有所偏頗,方可解此困局。”
劉伯溫聞言,心中已然明了胡丞相為何提這些了。
若說先前太子殿下不曾對商賈傾權,那胡丞相此舉的意義便是有所依托,可如今商業一片欣欣向榮,身為商賈之後的學子又怎會因小失大呢?
胡丞相所言,雖提權貴不多,卻是實實在在為權貴學子謀福利。
權貴學子之前就已得到了諸多優待。
遍尋前朝往事,有太多太多因權貴而導致朝廷動蕩,社會動蕩的先例了。
如今恩科的改變,為的就是進一步壓榨權貴,使得他們沒有那麼大的權利,無法左右朝廷,乃至產生社會動蕩。
果真,胡丞相的想法與太子殿下大相徑庭!
思慮了片刻,劉伯溫才回他:“胡丞相所言差已,權貴攬權,就能專政,並不出自百姓,又怎叫他與百姓沆瀣一氣?另外,古往今來外戚乾政引來的禍端還少嗎?”
“老臣一直敬佩胡丞相為人,從政多年雖政見不同,卻也不如今日這般,還請胡丞相多多考慮百姓切身利益,須知,孟子曾言民為貴,社稷次之,此事就到我這裡結束吧。”
“今日,下官不曾聽胡丞相言,恩科一事也絕無變動之趨勢!”
最後幾字,劉伯溫刻意加重語調。
胡丞相自是能聽懂劉伯溫話中之意。
不同意便罷了,竟還要到他這裡就結束?
真把自己當根蔥了!
看他如何收拾他!
此時張禦醫把脈結束,他下意識的抬眸看向胡惟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