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主任在聽完陳紅的稟告後,沉默了許久,她無奈的說道。
“這小子這是給我挖了一個大坑啊。”
“那時候我光覺得他的主意好了,被他描繪的景象給蒙蔽了。”
“沒有仔細想實施的問題。”
“今天看來,是我想簡單了。”
“他說的對,大麵積推廣,不能交給個人,還需要我們街道來推行。”
“這就難了,我們從哪裡來那麼多的錢?”
“難道真的向百姓借款?”
“官府也沒有這樣的政策啊。”
“萬一賠了怎麼辦?那還不引起民怨?”
陳紅趁機說道。
“姨,楊慶說,房租就是我們街道的重要資產。”
“我們可以用房租做擔保。”
“再不行,我們還可以用房屋做擔保。”
“而且咱們街道還有很多空地,實在不行用空地做擔保。”
王主任聞言立馬堅決的搖頭。
“房屋和地是萬萬不能的,這觸碰了國家紅線。”
“是要死人的。”
“隻有房租了,這方麵還可能有操作的空間。”
“這事兒,需要區裡麵同意,我去溝通一下吧。”
“不見得能行。”
“實在不行,我們隻能一點點的來推行了。”
一個大院想要收回成本,隻怕要一年。
以他們街道的能力,可能一次隻能解決十多個大院,要想徹底推廣下去,可能要十幾年。
那還折騰個啥,十幾年後,都改革開放了。
而且家庭農場,會被膨脹的人口快速摧毀。
人還住不下,還種菜?
楊慶對於事情的結果,早有預料,他也是本著儘人事聽天命的想法做的。
不用太急,民意有時候也是很猛的。
眼看著彆人種菜,紅紅火火的,他們隻能看著,誰的內心能夠平衡?
到時候,街道隻有兩個選擇,要不然推行下去,要不然掀攤子誰都彆玩。
這也是楊慶的一種試探,看看街道有沒有這個魄力。
如果沒有的話,他催生街道企業的想法,算是破產了。
隻能想其他辦法了,距離66年還有好幾年,他還可以做很多事情。
在陳紅去街道的時候,楊慶應邀來到了徐慧珍和陳雪茹的新家。
一套一進小院子,僅夠兩家人住。
再看到陳雪茹,她恢複了很多,精神內斂穩重。
這小院子搭配著陳雪茹給楊慶的感覺很不錯。
她們已經和普通人家差不多了。
徐慧珍將楊慶迎進家裡問道。
“怎麼樣?這院子雖然小,但是房子的各方麵都挺好。”
“也不惹人眼了。”
“因為我們主動放棄和捐院子捐錢財的事情,街道現在對我們態度很好,我們的工作也換了,都去供銷社做了售貨員。”
售貨員?八大員之一,彆人苦求不得,這兩個人隨隨便便的就成了。
更不要說自己了,連一個工作都找不到的了。
羨慕啊。
“依照現在的樣子,過個一兩年,再沒有人會想起你們的身份。”
“到時候審查起來,安全落地的可能性大增。”
“提前祝賀你們了。”
徐慧珍微笑著,感慨著。
“說實話,搬過來的這段時間,是我們過的最舒心的日子。”
“不用再擔心這個,擔心那個了。”
“東西都捐出去了,打我們主意的也少了。”
“安安靜靜的日子,比什麼都讓人心安。”
陳雪茹也點點頭,穩重的臉龐,隻有偶爾才閃現出一絲嬌媚。
“我喜歡這裡,這裡讓我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