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忙完了這些,也在不知不覺中麻痹了魏忠賢。
崇禎帝用了兩個月時間,不動聲色靠著禦史言官貢生的多方彈劾,造足了輿論壓力。最後他隻是輕飄飄幾句話,就解除了九千歲的權柄。
鏟除了閹黨,將所有閹黨骨乾下獄,客氏被攆出皇宮,魏忠賢被趕到鳳陽守皇陵。
就在京城的東林黨和老百姓們,為了這個新皇帝的雷霆行動感到高興,等待下一步三堂會審,定案論罪的吃瓜環節的時候,突然皇帝沒了下文。
是的,沒了下文。
崇禎帝把所有人都晾在了那裡,就像是高高舉起的巨靈神之掌,所有人都等待著落下的那一刻,可就是等不來。
三堂會審沒有了,所有彈劾閹黨的奏折也如泥牛入海,一去不回。
正在京城中某些人心焦如焚,等待著坐上閹黨下台,然後空下來的位置時,宮裡傳來了不好的消息。
登基以來,每天堅持上早朝,開日講,勵精圖治,做個中興之主的崇禎帝,突然不上早朝了。
文華殿,又和太和殿一樣,叫皇極殿也行,成了擺設。
很快宮中下來天子的口諭,那口諭真是口諭,相當口語化。
“以後早朝不必天天上,純屬浪費朕和各位重臣的時間,很多大臣年齡大了,起太早影響身體健康。
以後每隔七天上一次早朝,早朝的時間定在辰時末,方便那些離皇宮遠的大臣。
這樣既節省時間,還提高效率。
事情就這樣定下了,誰也不要亂噴亂反駁。
惹惱了朕,朕就向萬曆皇爺爺和天啟皇兄看齊,一天早朝也不上,你們急得跳腳也沒用。”
這是皇帝的原話,據一個品階低的小文官透露,真的是崇禎的原話。
天地良心,他一字沒改。
傳皇上口諭的小太監,回憶當時傳口諭的場景,至今還是心有餘悸。
當時在內閣幾個閣老的怒目圓睜,幾個閣老雖然是閹黨的,天然對太監親近,可那也是對魏忠賢這類的大太監親近,傳旨的小太監算老幾?
閣臣身上散發的氣勢,也不是一個小太監能承受得住的。
小太監差點嚇得對著蠟燭發誓,“幾位閣老啊,舉頭三尺有神明。這些話絕對是皇爺的原話,一個語氣詞,雜家都不敢改啊。”
誰也沒有想到,這位上位以來,給大臣們一個冷酷嚴峻,勤政愛民帝王形象的崇禎,突然一百八十度轉變了自己的畫風,回到了老朱家正常的做派,這讓很多人都懵了。
不過現在懵的有點早,新鮮出爐的崇禎帝,後續還會帶給他們不少驚喜。
果然沒過幾天,閣老們發現崇禎帝奏折批閱得快了,和剛登位時的手忙腳亂,指手畫腳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彆。
首先,那些滿篇歌功頌德,溜須拍馬,沒有一點實物的奏折,之前的崇禎還會在奏折上來個互動,描個紅點個讚什麼的,現在統統留中不發,奏折寫得再天花亂墜,也彆想得到皇上一個字的回複。
這讓那些諂媚之臣摸不清頭緒,做什麼都講究互動的,一直拋媚眼給瞎子看,誰也不能持久,漸漸他們就不敢亂寫此類奏折了。
他們擔心拍馬屁沒拍好,拍到馬腿上,把崇禎惹惱了,把自己蹬個半死。
接著宮中又傳來了崇禎帝的口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