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在這種開闊地帶,雙方的優劣勢將更為明顯,任何冒險行為都可能帶來巨大風險。
這是自老奴起兵十年以來,明朝犧牲二十多萬文官武將士兵,和百多萬百姓換來的血的教訓。
在袁崇煥心中,隻要明朝能夠牢牢守住遼西走廊這條戰略要道,並與建奴長期對峙下去,那便是最終的勝利者。
畢竟,所謂建奴者,即便他們能在某一時期繁榮昌盛,但又怎能保證其國家世世代代都如此強大呢?而寧遠城,則宛如上天賜予袁崇煥的福祉一般,不僅是他身為遼東巡撫的駐地所在,更見證著他兩次對戰金國的輝煌戰績。
然而就在這一天,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打破了寧遠城的寧靜——何可綱送來急報:錦州遭遇襲擊!
這個消息猶如一道驚雷炸響了寧遠城,讓一年多沒有戰事的寧遠城慌亂不堪,連前屯的火藥庫都差點搞炸了。
寧遠駐防的十三營中,絕大多數士兵均來自他鄉異地,是真正的客兵。
每個兵營都擁有三千名將士,如此算來,整整十三營便有將近四萬之眾屯駐於寧遠城中,其中有三千多是關寧軍。
而這四萬兵馬皆歸袁崇煥統轄調遣,直屬統帥的就是寧遠總兵朱梅,而朱梅很明顯已經失去了對客兵的掌控力。怪他也怪他的上級袁崇煥太強勢。
當聽聞建奴即將來襲時,兵營的客兵人人憂心忡忡。
他們深知自己這群從湖廣、四川以及浙江遠道而來的客軍極有可能成為首當其衝的犧牲品,畢竟這樣的事情並非史無前例。
更何況遼東巡撫袁崇煥對遼兵偏愛有加,無論是發放糧餉還是其他待遇,總是優先照顧遼兵,而後才輪到各地客兵。
種種明暗規則的束縛下,這些客兵隻能在這狹長逼仄的遼西走廊上苟且度日,心中愈發感到苦悶憋屈。
不過幸運的是,與舊時空不同,這些客兵所要麵對的遼東巡撫乃是袁崇煥,而非畢自肅那樣的好好先生。
如此一來,那場影響深遠且至關重要的寧遠兵變,在此刻看來,注定隻能成為一枚毫無威脅力的啞彈。
楊正朝和張思順二人,一個身為川營的把總,另一個則是楚營的把總。
由於對自身軍隊嚴重短缺的兵餉以及關寧軍所享受的優渥待遇心懷不滿。
於是乎,這兩人便開始在各自軍營之中暗中煽動並相互勾結。
他們成功地糾集起了十三營中的眾多低級軍官,並於廣武營內舉行了一場兄弟結盟儀式——眾人一同歃血為盟,立下誓言,表示彼此之間絕不背叛。
然後約定共同率領麾下士兵前往巡撫衙門及總兵衙門,通過喧嘩兵諫等方式向巡撫和總兵兩位大人施壓,迫使他們答應自己提出的兩項要求。
首先需要派出援救錦州的軍隊,而且這支軍隊必須要以遼東士兵作為先鋒隊,他們客兵隻願意做後備隊。
其次則是要補齊所欠缺的全部軍餉,總數共計五十三萬兩白銀。除此之外,此次出兵營救還要額外支付開拔費用。
在寬敞的廣武營營帳內,此時正聚集著五六十名把總和備禦等中低級彆的將領們。
隻見其中一名把總開口說道。
“楊老哥啊!還有張老哥,你們剛才所言確實句句屬實呀!大家都是到了揭不開鍋的時候。
這巡撫衙門門口所張貼出來的軍餉標準,明明規定每人每月可領取三錢銀子以及三十升大米,但實際上我們到手的卻連三成都不到呢!
咱們這些人連自身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更彆提用什麼去養活家中老小啦!”
另一人緊接著附和道。
“沒錯,他們那些關寧鐵騎的確都是遼人出身,其中不少還是從北邊或者東邊過來的韃子與女真人組成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