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工匠們按照朱植的要求開始用工部提供的鐵板鍛造銃管。
三十名鐵匠分成五組,每個鐵爐前一組,分成三班輪流敲打鍛造,爐子晝夜不息。
工匠們先將三尺多長的鐵板在高溫狀態下敲成無縫的圓柱,再在外麵包一層鐵板同樣敲成圓柱。
在鍛造銃管的兩天裡,朱植始終堅持吃在鐵爐邊、睡在鐵爐邊。無論是寧貴妃派人還是武定候親自過來請吃飯,都不曾離開。
郭愛親自把飯送了過來,朱植卻沒時間和她多說話。
他不僅要對工匠進行設計上的指導,也要對製造工藝一步一步熟悉,更重要的是對工匠的水平有個詳細了解。
晚上,郭鎮帶著三個社長前來辭行,朱植這才發現忘了北上這麼個事。
他又連夜加班,擬定了一個物資清單,連同十萬錠寶鈔和五百兩現銀交給了郭鎮。
唉,這個王爺當的,比皇帝還會操心。
到了初六傍晚,工匠們終於將兩層鐵板完美融合成一根鐵管。三十名鐵匠三班倒,終於打造出五根銃管毛坯。
朱植親自對每根銃管都進行編號,並記下工匠的名字。
初七上午,朱植安排這三十人休息,又設計了一款簡易的鏜床,指導其他鐵匠們按照6.5毫米的內徑要求將槍膛內鏜得溜光。
這是小鬼子經典名槍三八大蓋的內徑尺寸,後世能穿透人的胸膛,遼王想讓它穿透未來戰場上敵人的鎧甲。
有了鏜床,再加上二人配合,鏜銃管的效率也比後來的大明利用人力手工加工銃管快了二十倍以上,而且口徑做到了完全一致。
到中午的時候,匠人們便完成了這項工作。
朱植卻不敢休息,匆匆吃過午飯,又指導鐵匠們現場造了十台刻線機。
刻線機並不難做,用幾根木頭做一個簡單機床,中間用鋼條做一鋼鉤,伸進銃管內,按一定角度拉伸,就象島國毛片用機棒伸進女人身體做往複運動一樣。
但是,刻線卻是極為費時費力,既考驗工匠的熟練程度、技巧,更考驗耐心,一不小心,拉錯了線,就會讓前麵千辛萬苦錘煉的銃管報廢。
朱植覺得,要想找到能夠熟練操作這個機械的匠人,除了重賞之外,還得從零開始培養。
初八和初九這兩天,朱植讓原來的三十名鐵匠繼續錘鐵管,安排剩下的二十名鐵匠分成十組去刻膛線。
為了不浪費前麵的千辛萬苦錘煉的銃管,匠人們自己先找了十根舊銃管做試驗,先找找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