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威卷地過遼河,萬裡遼東儘漢歌。莫堰橫山倒流水,從教南來作恩波……”
“這不是沈括的《鄜延凱歌》嗎?”太子心道。
他也算是見多識廣,一聽就知道這軍歌的出處。
其實,這歌詞並不是沈括所作,而是大宋西北邊軍集體智慧結晶,隻不過碰巧被沈括記下來。
遼王又將這凱歌改頭換麵,搬到這遼東,也算巧妙剪裁。
凱歌奏過,早就被押送至此的女真首領勃羅哥及其手下一千女真俘虜,頭纏破毛巾,身披破羊皮,裸露上身,脖子上係著繩子,像羊一樣被遼王護衛牽引著,依次通過受降台,按女真習俗在此舉行牽羊禮。
聽著雄壯的獻俘凱歌,想著兩百多年前的靖康之恥,太子和台下明軍將士都是熱淚盈眶,沒想到兩百多年後,遼王會在這裡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深,還漢家一個尊嚴。
太子也是一個有抱負的男人,多少年來一直深居宮內,隻能輔佐老朱處理政務,卻不能像幾個弟弟那樣策馬揚鞭、開疆拓土。
直到今天,看到勃羅哥等俘虜依次從自己腳下連滾帶爬,他才覺得胸中塊壘,稍稍消散了些。
牽羊禮之後,太子心情尚未平息,朱植又送給太子第二份大禮:三十餘名蒙古、女真頭領依次向太子送上各部戶籍名冊,並按大明禮儀行人臣之禮,代表遼東十萬蠻夷正式成為大明子民。
這也算是遼王在遼東混一戎華取得初步成功。
次日,朱植又送給太子第三份大禮:請太子到靶場現場試射手炮。
經過一年多的研製,蒯富終於造出了基本符合遼王要求的手炮。
因為沒有研發雷管,現在還是參照後膛槍原理,用拉繩啟動炮栓,發射炮彈,這和明朝後期仿佛郎機炮造的虎蹲炮有些相似,不過因為運用了高溫一體成型和冷軋拉伸技術,體型更為輕巧。
朱植專門把試射靶場設在東牟山,還有一層意思,進一步震懾女真各部。
女真人把東牟山稱為天柱山,他今天就要借太子的準天子之手給它炸幾個洞。
“轟、轟、轟!”
太子親自啟動炮栓,現場試射三發炮彈之後,興奮不已。
這手炮重量不到京軍大炮的十分之一,威力卻和京軍裝備的大炮大致差不多,到了戰場,絕對是殺敵利器。
其實,因為試射的緣故,士兵們沒有用開花彈,而是實心彈。如果用了開花彈,效果絕對要比京軍裝備的大炮更厲害的多。看來,遼王還是有點賊不露富的心思在裡麵。
喜歡去大明扶貧(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