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一日,烏馬爾終於身心俱疲地帶著剩下人馬回到了吉祥城。
此時的吉祥城內,傷兵遍地,一片哀嚎。
無論是米哈魯,還是烏馬爾,都沒了最初和大明爭奪察合台汗國的雄心,更彆提一統蒙古,問鼎中原了。
帖木兒軍前後在天山南北陸續投入十二萬鐵騎,一萬多步兵火槍手和炮兵,居然多次被烏魯木齊河對岸的不到兩萬明軍吊打。
曾經讓金帳汗國聞風喪膽的堂堂帖木兒汗國戰神烏馬爾帶著六萬雄師過河東征,一城未下,反而損失過半人馬,丟失全部大炮和重騎兵。
米哈魯和烏馬爾都想撤軍,但是沒有帖木兒大汗的命令,誰也不敢撤退。
幸運的是,對麵的明軍好像也是兵力不足,並沒有趁機攻打吉祥城。
一直到一個月後,明軍才終於兵臨吉祥城下。
進入十月以後,天氣越來越冷,堅守天山以北的明軍終於結束了苦日子,迎來了轉戰天山的高光時刻。
自明軍將烏馬爾逼回吉祥城後,連續收到了後方的大批輜重,特彆是遼東送來了四批軍械彈藥,不僅炮彈儲備達到三個基數以上,步槍彈藥基數達到五個以上。
宋忠派人送來大批過冬皮衣、毛氈、奶酪。遼東甚至送來了兩輛最新改進的豪華馬車,供遼王和靖江王作為指揮車使用。
明軍上下士氣高昂,人人求戰。
但是,遼王汲取前三次進攻吉祥城失利的教訓,始終堅持按兵不動。
明軍連續消滅帖木兒軍八萬人馬,後勤物資和民夫俘獲不少,但俘虜的士兵卻不到八千人,其中大多還是傷兵。帖木兒軍的頑強可見一斑。
帖木兒軍雖然在明軍手中吃了大虧,還有三萬多人退守吉祥城,又有大炮加持,攻堅難度可想而知。
與此同時,明軍後方陸陸續續開來的新兵和生力軍也需要進行訓練和整合,軍械物資需要重新分配。
袁宇、袁容兄弟率領太原中護衛三千騎兵在庭州城外追擊烏馬爾時損失一千人,剩餘的兩千騎兵開到了迪化前線,接受遼王指揮。
西寧侯宋晟從河西抽調的三千步兵,武定侯郭英從應天帶來的左右羽林衛六千京軍騎兵,紛紛趕到迪化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