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見遼王親自將火銃交由太孫辨認,這太孫又認了,他心裡也猶豫起來:“這該如何是好?手心手背都是肉,真是難以決斷!”
詹徽見狀,連忙勸道:
“陛下,前些時候,遼王殿下接見帖木兒使節時,那使節堅持要贖回的七星寶刀也隨這火銃安放太子地宮。”
“臣以為,遼王殿下在西域大顯神威,必然引起帖木兒忌恨。這凶手之中又有胡人麵孔,必是受帖木兒指使,行刺遼王。”
“如果帖木兒使節派人偷走這火銃,可能也要偷走這寶刀。隻是太子入土不久,如果因此打開地宮,打擾太子地下安靜,臣實在不敢,也不忍。”
詹徽還是人老奸、馬老滑,看似幫忙出了主意,實際上是給老朱提了一個大難題。難道為了辦案,再把太子的棺材板給掀開?
老朱正在繼續猶豫之時,官職最低的方孝孺卻說道:“此事事關太孫聲譽和遼王安危,不可不查。如果不徹底查清此事,不僅背後指使之人仍在,遼王仍有性命之虞,臣民們也會在朝堂和坊間胡亂猜測,以訛傳訛,有損太孫聲譽。”
老朱看了看遼王,又環視諸位文臣武將,決然地說道:“朕說了,無論涉及到誰,決不輕饒。方孝孺,此事事關太孫清白。你會同守陵兵丁,打開太子地宮,看那火銃是否安好。”
方孝孺正要轉身去落實,遼王說道:“不必了。目前,還有兩個凶手正在接受審訊,尚未開**代主使之人。但本王已經能斷定,二人即使開口,所說並非真話。以目前證據,完全可以斷定,太孫與此次事件毫無關係。”
大家聽遼王這麼自信,於是又都瞅向了遼王。
隻聽遼王繼續說道:
“凶手此次行刺,從表麵上看,是針對本王,實際是針對大明。目的就是讓本王和太孫之間因皇儲之爭,引起大明百官結黨、朝堂分裂,無法對外形成高效快捷的決策。”
“凶手之所以故意將各種線索都指向太孫,是因為無論此次行刺是否成功,朝臣們都會以為此事為太孫指使,影響太孫聲譽和儲君地位。而最不願意看到大明朝堂團結一致的,就是剛剛被本王打得節節敗退的帖木兒汗國。此其一。”
遼王上前拉起太孫,拿回了小火銃,繼續分析:“其二,即使打開地宮,不見了這火銃與寶刀,也隻能證明這兩件寶物被盜,不能證明太孫將這二物交給了刺客,反而打擾了太子清靜。何況,無論是誰,要想打開太子地宮,動靜非同小可,必定要驚動守陵官兵,容易暴露。刺客不會蠢到去打開地宮。”
“其三,太孫所說此銃與當年本王送給太子的火銃同為一物,此言差矣。剛才本王已經向營國公等人講明,此火銃係仿造贗品。我估計,原來的火銃與寶刀應該還在太子身邊。”
聽遼王一步步抽絲剝繭,娓娓道來,為自己洗清了嫌疑,朱允炆總算如釋重負,連忙對遼王深深一拜,哽噎道:“侄兒謝過遼王叔,也替父親謝過遼王叔。”
老朱也是鬆了一口氣,拉過朱允炆,心疼地囑咐道:“孫兒啊,以後凡事不要慌張,遼王叔就是你的靠山。有人想離間你們叔侄,簡直是癡心妄想!”(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