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早在契丹時期,契丹人就在開魯一帶招募了大量內地漢人前去開墾,西遼河一直有著良好的農業基礎。再加上西遼河流域兩岸,可以通過西遼河連通雙遼城和沈陽城,轉運物資十分方便,開發成本極低。
更重要的是,那裡有一座元代修建的藏傳佛教寺廟白塔寺,當地牧民對此極為信仰。
心安處即故鄉,有了信仰牽掛的地方,還怕他們到處亂跑嗎?
當然,遼王要想全力推進北進計劃,開挖鬆遼大開運河,也離不開西遼河草原部落的穩定。
因此,他在推進西進計劃的同時,也啟動了盟旗計劃的第一步。
他計劃先在西遼河搞一座城池一座廟的試點工程,在草原上為各個部落首領修一些城池府第,建個寺畝,特彆是給老丈人阿紮失裡修一座氣派的侯府,這樣就能輕輕鬆鬆穩定一片草原。
他覺得,再過個十年八年,牧民們就會慢慢圍繞寺廟和侯府定居下來,這樣再推行縣治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遼王忙著這個計劃,那個計劃的時候,李犇為了報答遼王的知遇之恩,正老夫聊發少年狂,擼起袖子加油乾,落實遼王的犇牛計劃,連遼王給他的獎金都全部拿了出來。
他先是帶著一家老小和幾個跟著他養牛的鄉親,迅速動手,就地伐木取材,將望山鋪養牛廠的規模迅速擴大了兩倍。
接著,他又輕輕鬆鬆將遼王府在廣寧城和懿州城原有的部分馬廠馬廄,改造成牛廠。
等遼王離開廣寧的時候,他已開始在沈陽邊上的新民,規劃第四個牛廠,這是一個全新的牛廠。
沈莊也重新組建了一支五百人的工程隊幫李犇搞建設。
他現在完全轉變了思想,轉變了態度,急遼東之所急,急遼王之所想,一邊配合老李乾活,一邊不由感歎道:“誰說年紀大了沒有後勁,隻要給草,照樣能跑,隻要給點陽光,照樣燦爛無比。”
在李犇、沈莊的帶動下,遼王手下那些人自然又自我施壓,乾得更賣力了。
喜歡去大明扶貧(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