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王大喜過望,除了給予豐厚的物質獎勵以外,他還從這些遼東自主培養的小工匠中破格晉升了四名甲級工匠,十五名乙級工匠。
這也讓他覺得,還是應該先發展遼東職業教育,再推進遼東工業化進程。
發電機啊,石油啊,不行就往後放一放吧。培養人才比這些東西更重要。
在這次比賽之後不久,他派人到內地專門探尋各種有發明創造天分的少年,又讓蒯貴在沈陽城籌建遼東第一所職業教育學堂:自立學堂,專門為撫順各大兵工廠和機械廠輸送專業技工。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遼東的數學研究所和天文研究所成立相對較晚。
遼王對數學和天文也不太精通,但是他知道這兩個所平時成績不顯山露水,但抓基礎、管長遠,對遼東的海外貿易與海外征戰幫助也最大。
元代以來,大海航行主要靠指南針指明方向,如果船上有人會利用牽星術導航,那絕對是稀缺人才。
牽星術需要一定的天文基礎,利用星辰位置、牽星板和手指頭比劃,判斷距離,修正航向,繪製航海針經,也就是航海圖。由於會這門手藝的人寥寥無幾,因此掌握牽星術的人往往會聘為海船火長也就是負責導航的副船長。
但是,這樣的導航很不準確,不同火長之間因為存在經驗的長短,算術水平的高低,指頭的粗細等差異,得出的結果往往也相差數百裡甚至上千裡。
所以,遼王千方百計尋找大數學家朱世傑和大天文學家郭守敬的後人。
他先是讓郭鎮陸陸續續把鬆庭書院從揚州異地搬遷安置到了沈陽,成立了數學研究所;接著又和老朱作了交易,把回回司天監監正馬亦黑兄弟這兩個天文學家,從京城挖到沈陽,立即成立了天文研究所。
隨著遼東陸陸續續建立了物理、化學、數學、天文、醫學等五個研究所,遼王重新明確了研究所的級彆待遇,並做到一視同仁。
馬亦黑在京城雖說是回回司天監的監正,也隻是正五品級彆。一到遼東,遼王就對他高看一眼,厚愛三分,讓他和蒯富一樣,掛了個安東中護衛指揮同知的頭銜,享受從三品的待遇。
他兄弟馬哈麻也是正四品指揮僉事的待遇。即使郭氏後人,水平有些退化,遼王也給了個正五品千戶的待遇。用遼王的話說,這叫千金買馬骨。
而當時大明的各省布政使,也叫藩台,相當於後世的省長,也才是正三品。
什麼叫尊重人才?遼王這就叫尊重人才,所有研究所的所長都是從三品,相當於副部級待遇了。
國內有不少天文愛好者,知道馬哈麻受重用後,也紛紛來到遼東,共同觀測星象,修正星象圖。
更重要的是,天文研究所有一個好夥伴,由鬆庭書院改成的數學研究所,方便二者之間相互促進。
自古以來天文和數學都是如影相隨的孿生兄弟,研究天文離不開數學。
在遼王的支持下,天文研究所取得的成績也是不俗的。僅僅成立一年時間,就根據遼王和婉君的一些提示,製造出了一批精確到十分之一毫米以下的六分儀,還和數學研究所聯合培養了五十多名熟練掌握數學知識和使用六分儀的測繪和領航人員。
遼王規定,數學研究所和天文研究所對遼東各艦船負責領航的原有的火長進行輪訓,必須熟練辨彆主要星辰,使用六分儀,才能持證上崗。
所以張石才有恃無恐地遠征波斯灣。
遼王還送給兩位所長一個畫得稀奇古怪的地球儀:“這就是人類居住的這個世界的模型,大明每年派出軍艦、商船去探索其他地方,並需要他們培養的人才修正具體方位……”
將《遼東地理》列入學堂教材也是遼王的主意。
閒下來的時候,他指導秘書完成了《遼東地理》簡易教材的編寫和校訂工作,準備代替黃湜原來編寫的《遼東史誌》進入各個學堂。
搞盟旗試驗也是遼王自己的主意,自然得他親力親為。
他把阿紮失裡、老哈拉章、海蘭察都召到沈陽來,耳提麵命一番,教他們如何籌建盟旗。
他計劃,以泰寧衛為主,將西遼河兩岸的蒙古各部整合為一盟八旗,哈拉溫山以東的哈拉章和賴臘武舊部整合為一盟八旗,小哈拉溫山以南的林中百姓和福餘衛整合為一盟五旗。
喜歡去大明扶貧(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