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後,遼王率領的船隊總算抵達了獅子島的獅子灣。
早在二十來天之前,蒯氏兄弟率領的先遣隊乘坐飛剪船,已經到達這裡,修好了幾處簡易碼頭,並開始修建簡易軍營和住房。
南洋的住房很簡單,老百姓在海邊用木板搭一個高腳屋就行了,出門釣魚、捕魚,進屋就休息造人,十分地便捷。
因為這裡地近赤道,很少有台風,海麵的風浪對高腳屋的影響並不大。即使偶爾遇到台風也好辦,等台風過後,再搭一個就是了,反正材料容易,工序簡單。這個習慣一直沿襲到六百年後。
蒯氏兄弟一來,就帶領兩千人在獅子灣附近興建了一千套相對舒適的臨時木棚。
等後麵的三千俘虜、犯人來了之後,大家就開始利用遼東的鋼材、水泥,開始修建永久性住房。
等遼王來的時候,後來的兩千工人已經開始興建第一批廠子。
有了遼王的高端戰略定位、蒯富的匠心設計和蒯貴的精心施工,一座高的城市正在一個蠻荒島嶼上硬生生地拔地而起。
獅子島最初隻是馬六甲海峽東端的一個荒島,偶爾有過往船隻為了方便人員在島上歇腳,晾曬貨物,沈家才慢慢雇了幾戶當地人建了些臨時木棚和高腳屋。
西邊的馬六甲城,南邊原三佛齊國的巨港和爪哇國的椰城,才是南洋香料的貿易中心,也是各個王國和海盜勢力覬覦的地方。大家根本沒有在意這個破島。
就是後世穿越過來的張玉,在消滅南洋的主要海盜團夥後,在附近海灣休整,因行色匆匆,也沒有意識到它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但是,隨著在此停歇的沈商船隻越來越多,沈家專門派人在此建立了一個貨站和一個燈塔,給當地帶來了一些商機,這裡才慢慢變成了一個小村莊,有了一些人氣。
這個地方的名字也叫得五花八門,當地水手叫獅子島,回回水手稱為蒲羅或單馬島,逐漸在島上落地生根的一些華人因時刻牢記故土龍的圖根,喜歡稱之為龍門島、龍頭島。
直到遼王到達之時,獅子島及其附近島嶼地理位置並不受周邊勢力重視,基本處於荒蕪狀態。島上居民不到五十戶人家,沒有國籍,也沒有國籍概念,隻知道是大明的長工,一手給錢,一手乾活。
獅子島北邊有一個狹長的星洲半島和亞洲大陸緊密相連,也是多種宗教、多種民族、多種勢力反複角逐的競技場,戰亂的主角一直在變化,戰亂的主旋律從來沒有變。
近些年來,半島上最大的馬六甲國王拜裡正忙於應付北方的暹羅進攻,也從未正式確立馬六甲王國東南一帶的疆界。
遼王知道它的超級價值,以及隨時可能會取代南洋其他城市成為新的貿易中心的曆史趨勢。
考慮到獅子島至少是馬六甲王國的勢力範圍,遼王最初規劃南洋時,並不包括獅子島。
彼一時,此一時,因為要另起爐灶,此次南下,遼王把經營南洋的重點進行了調整,把親自開拓南洋的第一站放在了這裡,打算在這座島上建一座龍城。
因為沈莊已經在南邊的金洲島規劃了一座龍城,作為凝聚南洋炎黃子孫的中心,遼王於是就按當地人的叫法,稱這座島為獅子島,南邊最大的海灣就叫獅子灣,島上最長的河流就叫獅子河,新建的城市中心就叫獅城,這倒無意之中與後世的名字達成了契合。
鑒於後世的獅城國實在太小,連訓練軍隊還得到鄰居家租借基地,經常鬨出外交糾紛來,遼王此次過來,特意聽從了沈莊這個奸商的建議,要乾就乾票大的。
他決定乘拜裡還沒明白獅子灣的戰略價值之機,準備出個天價,和拜裡國王白紙黑字,一勞永逸,把獅子灣周圍土地都拿過來,免得今後扯皮。
同時,他也準備把馬六甲船廠的人力資源慢慢轉移到這裡,建設新的港口和船廠,這樣可以更好地和海峽對麵的龍城相呼應,慢慢形成一個新的南洋貿易中心。
半個月後,聞訊前來拜訪的馬六甲國王拜裡就和遼王談起了生意。
“不知遼王殿下到此,有失遠迎,還請恕罪。”
“本王也是臨時起意,聽說附近島嶼荒蕪,實在可惜,準備在這裡建個港口,方便大明艦隊停靠和人員歇腳。”
“貴國不是在我們馬六甲城建有港口和船廠嗎?”
“老是打擾貴國,實在是不方便。如果本王能把獅子河南邊諸島及北岸一起買過來,到時候在這裡再建個新的船廠和唐城,馬六甲的船廠和唐城就送給你們。”
“這多不好意思,要是單單這幾個島,白送給貴國都行。隻是北邊……最近北邊的暹羅一直在壓著我們打,我的地盤也越來越小。”
“那我出五萬兩銀子或者說是三百支迅雷銃再加上一些清涼油和金雞霜,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