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回王三這邊。
他讓賀童生接管了檔案之後,一邊派人隨時盯著合陽的情況,一邊來到了一所學校。
學校,是本地縣城的孔廟,澄城縣原來是有一個縣教諭,但被大同軍打進來的時候嚇死了,所以王三就從訓導之中,選了一個。
對於教諭,訓導這些無關緊要的官職,本地人倒是沒有太多抵觸,畢竟王二也算是在城內多有露麵,本地的訓導多是秀才,有些不好親自辦的事情,免不了接觸會社來幫忙。
所以,現在澄城縣的教諭,算是大同軍的人,姓趙,叫趙信演。
王三進來之後,看了一眼孔夫子的畫像皺眉對身後的一個說道:“趙教諭,據我所知,我中國自古便是以靈主神位祭祀,這畫像技法,源自佛教。
撤了,我堂堂大同軍,自當證明孔孟,王道複古。
塑像如是教條,教條不可,當靈活變通,不可拘泥。
今之人,今之世,俗歸俗,神歸神。子曰:非能事人,焉能事鬼。
祭祀存乎於心,非表乎於外。
朱元璋,定本理學宗述,隻為了自家的江山社稷,不問我中國百姓未來。
全然將橫渠四句拋諸腦後,縱然其有當時曆史考量,但也存在局限性。
此事弊病,自理學大盛而出,心學更易不成,積重難返,是到了我大同一脈定本正朔的時候了。”
王三煞有其事的說,趙信演點了點頭應著,邊側一個兩個舉人、秀才臉色都變了。
王三這是直接踹了理學的正統地位,而且還在改規矩。
搶奪儒學解釋權,對現在的明末社會形態來說,簡直就是雄主該有的心機。
一旦王三展開了儒學正統的修繕,那麼一定會有對理學不滿的人聞訊而來。
尤其是心學派係的。
他們太孱弱了,陽明心學之後,整個心學派係四分五裂,彆看好像到處都有他們的存在,但其實一個兩個都是小派彆,自己內部還在爭奪正統。
而且支持心學的多是商人出身的存在,他們隻是東南社會的主流,並不是全國社會的主流。
尤其是北方,這裡還是理學體係強盛。
但王三今日文廟前一句話,就是在告訴他們,管你什麼體係,我都要證明孔孟,王道複古。
至於複多古?我說了,不能教條。
這都是餘地啊!
一時間,一些對心學存在好感,說著本身就是心學派係的學者,都免不了多看王三兩眼。
這就夠了。
王三不指望三言兩語他們就會納頭便拜,但至少先把規矩定下來。
接著,孔廟的畫像被請下來。
“將之裹好,然後派人收入庫藏。”王三說道,“文廟代表了官方態度,但不遏製文人百姓自己的祭拜。等找個時間,將這些拍賣掉,換成金銀,買來書籍,給孩子們多讀書才是踐行孔聖有教無類的主張。
這也是我大同理念之一,令少年開智。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
大同軍的未來,儘在少年身上。”
摘掉畫像的人趕緊收了,王三又看了一會兒對趙教諭說:“除了孔子的牌位,給我加上老莊、列子等春秋諸子百家之名位。
正位空出來,左老右孔並且在他們的牌位下方,放上他們這一係的著作名錄。
我泱泱中國,非孔言孟語,更有老莊、諸子、禪音、正一諸般言語。
想要三不朽,尤其是欲要立言稱賢之人,先把諸子百家的言論讀完了,再來歸納自己的言論吧。
理學是儒釋道三教合流的結果,想要超脫理學,那就需要用更大的量來填補缺陷。
百家之言,是時候重新拾起了。”
王三說完就往裡頭。
“原來複古,是這麼個複古法。”有人嘖嘖兩聲,帶著不屑。
“一個賊寇,大放厥詞,可笑!”
現場這些文人中多是不屑,但有些是視線交錯中,帶著駭然之色。
他們沒想到,王三會這麼表明態度。
證明孔孟,王道複古還不夠。
還要增加百家之言,重新梳理整個框架,隻怕眼前的大同軍統帥,有著自己的一套理念啊!
倘若他將來真的成事,那真是要出大事了。
……
“今天,是你們第一天上學的日子。”
王三站在台上,對下邊的少年們說道:“我不管你們都在考慮什麼,但又什麼,我隻會告訴你們,每個月進行一次月考,成績最差的三個,將從這所學校裡淘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