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先生!雷先生!”
王伊送走了王三,結果轉頭回來一看,發現雷宏還在呆著,趕緊喊了兩聲,發現沒動靜,又搖晃了一二。
“啊,東主,可有什麼事情?”雷宏反應了過來,正在擦額角的虛汗。
“三叔走了,咱們也得走了。正好我有點疑惑,方才三叔說了那堆,究竟幾個意思?有點不懂。”
雷宏聞言立刻就反應了過來。
剛才那一席話,不僅僅是說給王伊聽的,更是說給他聽的。
王伊就是一個農人,哪怕之前在山上跟著王三學了幾個月,但道理半文不白,他能聽懂多少兩說,更多還是讓他有打底,在之後的日子裡,他能通過經曆,總結這些語句,得到經驗教訓。
這才是華夏人為什麼一直要讀經典的原因。
因為你想要的一切,古人基本都經曆過,他們的人生體悟,教育經驗,就是你未來某一個時刻的敲門磚。
莊子說過:“吾生有涯而知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
生命有限,知識無限,你多大肚量就吃多大碗的飯,沒有必要一直追求無儘的知識,不然豈不是要累死了?
王三方才的那通話,也是在告訴王伊,其實你學得還不夠。
因為你現在的肚量,已經夠大了,一縣的守備,未來幾萬人要在你手下生活,你沒點能耐,你能管得住這些人?
更重要的就是,王伊與同輩的王信、王僧比起來,他其實是弱雞的那個。
王信現在獨當一麵,之前還給王三當了一段時間警衛總旗,相當於親兵司令,整個大同軍內最大的內務頭頭。
王僧接下來要東出山西,以一己之力去單挑整個山西境內的兵馬。
先不說結果如何,光是王三做出的決定來看,現階段的王僧,確實有這個能耐和成長的空間了。
山西方麵有一隊人單獨去領,這已經不是單純的信任了,而是個人能力的體現。
反觀王伊,他的性格王三是摸透的。
小農思維裹挾,行為舉止上還是更喜歡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這種人必須要好好引導,否則很難在管理一地上取得作為,有些時候甚至可能出現禍端。
比如,任人唯親。
比如,眼界有限。
再比如,對於讀書人的過分憧憬。
知識麵不夠,又長時間被社會輿論裹挾,他們天然對於讀書人的導引,表達信任。
尤其是舉人、進士之流。
雷宏之前能導引王伊,現在也可以。
但王三並不在意雷宏的導引,因為利益是雷宏這類宗族在側的讀書人,必須麵對的因果與權衡。
倘若不是為了宗族未來的發展,雷宏絕對不會選擇入曹營。
那麼,王三就簡單的點一句他。
王伊接下來要督管新兵營,那麼未來大同軍所有的新兵都要從這裡操訓離開的話,王伊將會有多大的人脈?
雷宏在這裡,需不需要接觸一下這些人脈。
大同軍未來不管能不能成事,哪怕是被大明招安,這些人脈在手,他雷宏能獲得多大的可能?
而王伊還沒參透反應過來,那麼他是不是可以趁機漁利?
隻是想到這裡,雷宏心緒何其澎湃。
以至於後續一句話都沒說。
可是他能想到這一點,王三這個小嘴叭叭的家夥,豈能想不到這一點。
所以他冷汗就下來了。
這才多大的年歲?他哪裡來的心思想這麼多?
太可怕了吧!
但除了可怕,還有看到了一種可能性。
那就是自信與大氣。
王三認為“大同”是天下蒼生唯一的出路,所以他認為他一定會贏,哪怕大明再強,但在王三眼中,不過土雞瓦狗。
要不是為了給所有人一顆定心丸,他隻怕連黃龍山都不會打,趁著現在春旱,殺進陝北,掠地掠民,裹挾民眾南下關中,事情也就定了。
越是想到這一點,雷宏就越激蕩。
倘若是旁人這麼囂張,他隻會嘲諷。
但王三不一樣,因為雷宏是親眼看王三他們將攤子鋪開的。
幾乎所有的步驟,他都參與了,現在陝西這邊的局麵,確實幾乎就跟王三做出的每個結果一樣,一步步都定好了。大明將來就算反應過來了,也很難一口氣全滅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