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內,嘗試奪取延安城。
不論成敗,延安是一定要打的。
打完延安,明年我們就能改元建製,正式開國號,而不是頂著大同軍這個不上不下的莫名軍號。”
“三爺您想通了!”張存盅顯得很開心,“那是二爺還是您?”
“到時候再說。”王三微微搖頭,“開國之後,要麵對的事情太多了。大明的圍剿一定會緊隨其後而來。
所以,我們要做的事情很多。”
“這樣嗎?我是覺得還是三爺更合適稱王。”張存盅連連道。
王三並沒有說什麼。
他和王二之間,誰稱王其實都可以。
區彆就在於,接下來的延安一戰。
如果王三能克延安,那麼不用說,王三的麾下一定會想辦法抬他上位。
畢竟延安可是堅城,這都能拿下,那麼西安府又有何難?
要是王三拿不下延安,他和王二之間,隻怕各方勢力還得權衡一二,看看誰更合適。
隻是王三懶得想稱王的事情,窗口期內發展最為重要,稱王不過就是錦上添花而已。
看到張存盅這模樣,張存孟他們麵麵相覷,真的很少見自己這個兄弟,這麼表態興奮的。
“好了,接下來要攻打洛川。”
王三頓了一下,“再有三天,攻城器械就打造完畢了,這段時間你們也安營紮在,然後配合清賬洛川縣各鄉的土地。
自萬曆年時,本地清賬出中等田三十一萬畝,這個相關內容是我在澄城縣看過布政司的表彰。
雖然有三十一萬畝之多,但多是山田,如今天旱嚴重,百姓流離。
光是我這邊已經確定登記的本縣人口,就多達三萬。
但從本地士紳手裡拿到的縣誌載錄看,天啟三年的時候,曾經整理了一次戶口。
隻有區區九百六十三戶,兩千兩百多口人。
隱戶逃民實在太多了,我需要你們出麵,協助我安撫本地百姓,重新分配土地,整頓水利。”
“三爺放心,都是自己的家鄉!我們義不容辭!”張存盅拍著胸脯保證。
“好!我預估,這一場大旱,七月末就會停,到時候還能搶種一季冬麥。這段時間內,你們要做好準備,儘快恢複生產,不然來年糧草肯定要出大事。”
王三顯得有點神神叨叨。
張存孟微微皺眉,大旱七月末就能停?
本地鄉人都看不懂,這個王三爺怎麼能看出來?
但現在是王三的交代,張存孟他們隻能選擇相信。
水利的修建,終究是惠及他們的未來,也能減輕王三領兵出征的負擔。
集中資源以工代賑,和對外擴張必須要同步進行的。
不然後方穩定與生活都成問題。
看著他們的動向,王三又說:“我從四方搜羅來了一批新作物,有土豆,有番薯以及玉米。這三樣適合在山間耕種,本地的農場要優先耕作這些作物,軍中糧草我這邊會提供大部分,想辦法解決他們的生產問題。
未來,咱們想要擋住大明的圍剿,沒有這三樣不成。”
“是!我會注意的。”張存盅神情很嚴肅,在山上的時候,王三就說過,有三樣作物,適合在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坡種植。
尤其是土豆。
但土豆隻在西安府內有種植,貴族作物,產量有限。
不過好歹是通過了之前那些“會員們”,幫他弄來了這些種子,現在澄城縣、白水縣的幾個農場已經開始嘗試。
明年,就是黃龍縣、洛川縣都會嘗試。
王三也不會直接強推本地百姓種植,就拿農場來試驗。
反正農場算是準軍事組織,隻要兜底糧食,讓他們種什麼,他們就會種什麼。
最快,今年入秋,澄城縣的馬鈴薯,就能開始收獲。
到時候看看產量就是。
希望能不虧本吧。(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