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家人口多,將來上稅就多,上稅多了,坊內居住、教育、醫療、乃至一係列的基建,都可以通過人口優勢來解決。
這叫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會儘可能多的用在本地建設之中。
縣衙、府衙,現在都是隻管協調各地薄弱環節的建設,他們一般不管坊內的競爭,甚至樂於看到他們爭奪和競爭。
因為這意味著為了保證自己的坊內人口、稅收保持增長和平衡,就需要不斷協調政策來保證百姓能養家糊口。
這種競爭,在有戰略規劃之下,偏於良性。
至少,我老家合陽縣,一年內疏浚了全縣河道,今年本該來的旱災,在縣衙和各坊的統一調度之下,本來可能出現的減產不僅沒發生,反而保證了核心水澆地的產量,再通過糧行的糴糶和工分票據,將糧價壓到了永樂年的水平,一石四錢銀子。”
“嘶!”劉應遇聽到了什麼,合陽縣一石米糧四錢銀子?
瘋了吧!
關中都不敢喊出這個價。
但看眼前的警衛這麼表情,不由得咯噔了一下:“難不成,你們還能遷出外縣?”
“哦,可以的。但遷出縣,需要鄰縣或者州的批文,並且派人來對接。這群家夥正在安排,為了防止過分的人口流動,每次落戶,一個月冷靜期,一個月內可以返回。
同時還有半年冷卻期,隻要冷靜期過了,就會自動啟用冷卻期,需要等半年之後,才能再次辦理遷徙。
大王曾說過,百姓必須活動起來,才能讓下邊的府州縣競爭起來。要不是現在個條件還不準許,大王甚至準備開放跨省外遷。
但也允許行政區域邊緣的州府,彼此遷徙。隻要住滿邊緣州府兩年,就可以內遷進入各省腹心州府。”
“如此,邊緣州縣要大興啊!但這麼搞,會不會讓邊區無人?”劉應遇細細品味著,這套看起來不錯,但背後付出的是什麼代價?
行政成本的大幅度上升,這可不是鬨著玩的。
“無人就填人唄。而且政策隨時可能變化,之前我記得韓城縣那邊的落戶競爭還沒這麼多戲。
那邊試點為隻要入了我新順國籍,然後需要旅居在韓城縣,並完成上稅在內的各種需求,且居住滿五年,才能落戶。
這一套今年開打西安府的時候就給停掉了,不過想來,說不定哪一天又恢複了呢。”警衛隨意的說著。
劉應遇深吸一口氣:“那看來,新順王是準備海納天下之人了。”
“或許吧。反正政策一直在變,大王選這套政策的話,至少會用個十年試試水。不合適再調整,反正咱們新順朝隻有大同論是祖製,剩下的全是可以變革的。
這叫變易。”
警衛說完,鬨劇也散了:“劉大人走吧,咱們是時候去報道了。”
“好。”劉應遇沒有反對。
他的兵,已經交給了左舷督管。
左舷被暫任鳳翔府兵備僉事,督岐山縣營。
新順國的兵備道,已經確定為府級兵備使、州級兵備同知、縣級兵備僉事,平日裡各領一攤事兒,出事了跟軍參謀一起拍板。
因此劉應遇帶來的八百毛葫蘆兵,全部整編進入了鳳翔府各個營。
他現在就是孤身一人,這一路走來,也是多看看新順國對地方的調整如何。
一個似是而非的新朝廷,該有的混沌他是一點都沒看到,反而看到了許多聞所未聞卻又意料之中的畫麵,荒誕且和諧。
“或許,當官為民做主的世界就是眼前這一幕,為人為己。”(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