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你家黃龍山那一脈撐著,短期內肯定沒事。”
弓二點了點頭,弓耘又說了兩句,將帶來的特產給他留下。
並不是什麼貴重東西,就是一些土豆,一籮筐的。
弓二送走了弓耘,帶著土豆回去,左右路過的呦嗬兩聲,從他這裡拿了些走去吃。
本來弓二以為能安穩了,沒想到下午的時候,又有人尋,還是弓家村人。
弓二還以為弓耘又來了,但出來一看,眉頭微微挑動。
是弓家村的人,但來了二十幾個,老少都有,騎驢走車,看到他都是諂媚的笑著:“可是弓延珩,咱們都是一個祖宗的親戚!”
然後弓二就在不少人的矚目之下,被一連串的諂媚、恭維、賠笑之中,僵硬了笑容。
王三下午處理了一下政務,巡境司的人來報告了弓二接觸的弓家人,了解了一下情況後,王三靜靜放下筆,然後帶著好奇:“弓家村是弓二族親?”
“是分家了兩百年的。”巡境使解釋了一下,然後將上午弓耘的交代和下午這些弓家人的要求說了一遍。
“窮在鬨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王三感慨了一句,“不過說是實在的,咱家的親戚,都去哪裡了?”
巡境使乾笑了一聲,王氏能算得上好的親戚,都在各地乾活。
至於其他的,要麼跑路,要麼餓死,天啟六年、天啟七年,王二將能帶走的都帶走了,不能帶走的也埋了。白水縣南部的王氏一脈,就剩下長潤裡定本的數量。
其他的就算王三要認,王信他們估計也不會認,畢竟那幫混蛋也沒剩下多少人性了。
至於龍源鎮這邊的王家祖宗,也找不到了,附近也沒姓王的,最近一批姓王的情報,都是北方黃龍縣的,跟他這一脈關係不大。
“罷了,去幫一下弓二,讓跟著二哥混過的各家各脈,都點選一批人來龍源鎮守陵。省得他們跑出去禍禍彆的地方。”
王三點了規矩,下邊立刻忙碌起來。
弓二有點鬱悶的在城外,實在疲於應對的時候,禮部左侍郎蔡正權走來,跟弓二說:“弓延珩,這些都是你親戚?”
弓二點了點頭:“都是我家的親戚。”
“見識你家的親戚,那正好編入守陵隊伍內,大王的交代,凡是曾經從開泰侯做過事的主兒,都給恩典,從各家選人充入龍源鎮守陵。
同時把守黃龍山進出的驛道,將這裡好生建設。”
蔡正權剛說完,之前還賠笑的老頭兒,一個兩個都腿肚子轉筋,想走又不敢走。
蔡正權看了一眼這些人,又對弓二說:“大王這是準備替咱們清理一些不該出現的隱患,至少現在咱們還沒穩定局麵,有些東西不該這麼早鬨起來。你家這些,跟我家那些一樣,一輩子不聞不問,臨了咱們發達了,就尋來了要東要西,也不知道誰給的臉。”
蔡正權年紀大,經曆蠅營狗苟太多了,一眼就看穿這些家夥的來意。
當然,他也更佩服王三,直到現在,他還是冷靜的處置著政治上的方方麵麵。
這一次組建龍源鎮,王三可不僅僅準備開辟陵區,更是要組建陵縣的姿態,他和曆朝曆代對於自家皇陵看得很重的人不一樣。
哪怕是祖陵,王三也會選擇儘可能開發出足夠的資源。
龍源鎮將會作為人員流通和集散地,以及給尋常人祭祀的廟宇所在。
鹿角村那邊會作為未來禮部跟王族祭祀的祖陵區,估計王三從一開始就沒想過完全封閉陵區,反而跟漢代的陵縣一樣規則一樣。
以陵縣充塞豪富,以聚攏天下財富!
現在,捎帶手就把各家新崛起的勢力背後隱患給掃了,想要一人得道,雞犬飛升,再等等。
等將來半壁天下乃至一匡九州後再說吧。
喜歡穿越明末:我從陝西鬨革命我從陝西鬨革命(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