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洪承疇歎息道:“就是大王看得太長遠了,很多人都發覺,自己根本不是以前的官員,反而更像是吏員,這就是新順國官吏一體化能實現的原因。
官員到處跑考察本地、本府、本省情況,協調各種衝突。
吏員負責好各自手頭的事情,將功效、失誤反饋上來,最後彙總朝廷。
所有人,都是一顆齒輪,隻要規劃還在,哪怕沒了皇帝,照樣能動。
明太祖想要做的事情,大王已經做到了,並且效果開始出現。”
“還是有不一樣的吧。”洪啟胤嘖嘖兩聲,“明太祖是想著自己朱家的天下,而我這一路走下來,這個新順王想的是中國的天下。
難怪下邊哪怕尋常升鬥,哪怕對政策有怨言,也隻是抨擊政策,卻沒人造反的。”
“您這一說,確實如此,除了頭幾年因為征伐在外,對後方並沒有太多管束而爆發了幾場衝突外,今年開春之後,陝西一地基本安寧了。就剩下一些盤踞山嶺的匪徒了。”
洪承疇點了點頭,確實鮮少聽聞有人造反。
“農場給一口飯餓不死你,試驗村給你畫了餅能看到未來更美好的生活,糧行平抑了糧價,土豆、紅薯、芋頭管夠,肯乾活就能吃飽。要說治理能力,天下官員加一塊,都比不上新順王。或許其中有些不如意的地方。
但你也說過崇文閣,就是一個算總賬的地方。
新順王雖然和明太祖、漢太祖(劉邦,諡號高皇帝,廟號太祖。)一樣,都是流民草莽。
但他不是明太祖那般嫉惡如仇的人,他更像是明太祖和漢太祖各取其一而成的存在。
豁達卻較真,但他比這兩位更惡劣。”
洪啟胤歎息道:“在新順王眼中,天下人都隻是齒輪,誰都可以有,誰都可以沒有。你我都是可以替換的一員。
據我所知,他與崇禎,可以說同齡吧?
現在的崇禎,就是一個庸碌之人,但他呢?
如此長遠目光的人,一旦老邁,會不會昏聵?
若是昏聵了,當如何是好?
誰能阻攔他?
我不敢想他這位始作俑者,能有好下場。
新順也有可能二世而亡,一如秦、新、隋這樣的朝代,為之後的朝代做嫁衣。”
洪承疇抿了抿唇,歎服道:“叔父想得深遠,那可有避免辦法?”
“不知,因為前路如何,沒人清楚。哪怕他說了三個一百年,但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誰都想要能直接到手的利益。
除非,新順王能自己跟自己做出妥協。不然真的按照我現在看到的往下走,沒人知道未來如何,所有路都得自己闖。
過關,三百年乃至五百年王朝,我都不覺得有問題。
不過關,二世而亡,都算是最好的宿命!
他終究是沒有做到持經達變,徐徐以圖,妄想一步到位,就得做好與天下敵對的準備。
隻希望,到了那個時候,不管誰贏,都能少殺人吧。”(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