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仗,你不打,兒孫就要打。”王三搖了搖頭,“咱們這一代人是真的從泥裡爬出來的,能替兒孫清理的災殃,就不要留下禍端。
缺錢?江南有。
缺人?四夷有。
缺地?東北、西南、西北都可以。
棉花從西域來,那邊的長絨棉又好,而且土地遼闊,可以上機械大規模開發。
玉米適合東北大規模種植,一輛拖拉機,一戶人家,就能看顧上百畝的生產,東北全部開發,保守估計,三到五億畝,每畝隻要能產出百斤,這一定與北方來說,就是解決糧食需要從東南轉運的問題。
所以,接下來的規劃很明確了,東北糧食基地,華北中原重工業基地、西北棉花基地、東南輕工業基地、西南可以作為後備基地使用。
甚至南洋,也可以廣泛種植橡膠,為內燃機革命做準備。
我是有清晰規劃的。每一筆投資,二十年內肯定能見到效果。
所以,沒必要這麼小心翼翼,有什麼風險,通過戰爭轉嫁出去就是。
至於四夷會怎麼想,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要麼融入我們,要麼消滅遷徙,反正都是封建,帶走這些四夷過去你們各自的封地,兩三代之後,他們就是你們的家臣,一層累一層壓下去,教育普及好,三百年之後,具為一家,天下也就沒有什麼動亂根源了。”
聽到這話,賀天岸放棄了對王三的勸說,因為他很清楚王三做出的決定,沒人能阻止,因為他一直沒有出錯的時候。
真的,這才是最可怕的。
因為王三設計的計劃太過長遠,有什麼危險,什麼不妥,總是需要等時間到了才能發覺出來。
可等你發覺的時候,這些問題不是隨著擴張被消解了,就是用各種方案給壓住,自然而然的消化掉。
比如這一次的城市股本金融大改造。
王三宣布成立了國有資產管理集團,正是接管了全國各地的股市、債市、銀行等業務,全方位調控國家資本的運轉,在政策的吹風之下,很多人手中的稅額債券,都在上漲。
大家對於大順的未來,擁有極強的信心。
並且,這種上漲,還影響到了房地產行業。
王三已經下旨各地,停止了舊有的建設審批,發布了最新的營造範式,包括了水泥、鋼筋、房屋的範式,以及下令工部成立房屋建設集團,開啟了官方房地產的發展。
三層、六層的大平層,開始出現在直隸的工地上,各種批發市場、商場,如同雨後春筍冒頭,房市開始繁榮。
土地出納的資金,已經開始能反哺城市建設了。
而且,土地房產進行分配確權之後,城區的大規模改革也開始了。
包括且不限於工業區建設、道路改善、學校改建等等。
很多小城市,開始拆除城牆。
而北京城,則是按照王三的要求,不進行拆除,而是在古城牆基礎上進行擴建,一軸兩城,新舊交疊。
畢竟現階段的北京城,是作為政治經濟中心使用的,城牆的作用還有,沒必要放棄。
總而言之,王三開啟了多端發力,沉澱在天子腳下,首善之地的幾百年積累,一股腦被激活,到處都是忙碌的百姓。
看起來是欣欣向榮,不過賀童生擔心的緊迫感,甚至可以說是緊繃感,還是讓他們這些習慣慢生活的人,感到疲憊。
但不可否認的是,社會的方方麵麵,確實有所進步。
尤其是生活方麵,經過王三推動的集中供暖方案、蒸汽機的普及、機械工業的發展,還是極大程度改善了人們的生活。
隻是在王三看來,還是有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四周的礦產,暫時不能廉價運進華北中原重工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