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汗作為一個蒙古人,也跟大明之中的漢人打過很多交道。
但他還是很奇怪,同樣是漢人,為什麼大明和大順,會采用兩種截然相反的對邊態度。
大明的態度是你朝貢,我不打你,然後大家在實際控製區域內,相安無事。
而大順的態度是,我過去,乾掉一批刺頭,將態度不溫不火的一批內遷稀釋掉,留在本地的那一批溫和的再跟遷徙過來的漢人一起生活。
都是用龐大的漢人族群去稀釋。
但背後隱含的,是一種不安感和極度想要證明自己強大的氣勢。
就好像,一夜之間,大順有如漢唐附體,重新煥發自己的生機,但同時保留了明初對外敵的警惕。
這種背後的文化變革,難道真的跟“大同”有關?
想到這裡,固始汗趕緊去書架找了找,果然很快找到了《精編大同論》。
不過這本明顯是閹割版的。
但固始汗還是看了起來。
他是懂多族語言文字的,甚至他本人的文化素養也不低。
而精編大同論內的書寫方式是白話文,因此固始汗讀起來並不吃力。
隻用了一天,他就大概看出來大順想要做什麼了。
一篇寫有中國極壁的文章,介紹了一下中國及其周邊的地勢地理環境,雖然粗淺,但很有用。
那就是,中國實際可以控製的區域,大體就是這一圈山脈、群島、海洋之間。
而極壁的五個支點,分彆是巴爾喀什湖、小海、青藏高原、馬六甲海峽、東瀛列島。
這五個點內,準噶爾部、和碩特部,全部都在大順未來需要控製的地盤上。
因此,他們這些族群,相當於天然就是大順的假想敵,或者是必須降服的臣屬。
如果反抗,那就是敵人。
對待敵人,大順的態度是,亡滅之,最好雞犬不留。
換而言之,大順跟漢唐打西域走政治經濟這兩本賬不一樣,大順打西域是走政治軍事經濟三本賬目。
打這些地方,是為了給中央漢地換來一個安穩的發展環境。
進而形成初步的內循環。
沒錯,王三要打五方極壁的目的,就是為了構建大順自己內部的內循環經濟體係。
“好生厲害的構思。”固始汗看著,表情凝重了起來。
看來大順從一開始,要他過來朝貢,應該是為了讓他能回去勸勸和碩可汗。
雖然他就是固始汗,但現在的身份是丹增佛子,明麵上屬於和碩特部的僧團要員,跟固始汗能夠說上話。
因此,若是自己想要上高原,迎接他的必然是大順的鐵血拳頭跟未來幾十年的持續放血。
走了一路,他也看了一路,很清楚大順發展的勢頭。
對於一個新生的中原政權,最開頭的幾十年,往往是他們戰鬥力最凶悍的時候。
若是自己一頭撞上來,彆說自己了,就是和碩特部,肯定也會被直接乾掉。
最好的辦法還是離開。
跑到大順能夠直接控製的區域外。
想到這裡,固始汗想到了逃走的土爾扈特部。
或許……自己可以趁勢問大順要點東西。
尤其是……大順的軍火支援。
固始汗想到了大順兩個月誘敵深入,然後一股腦就乾掉粆圖台吉的戰況。
這可不僅僅是武器,還有大順軍隊的綜合實力絕對體現。
若是沒有堅韌的意誌和完善的後勤,根本不可能敢在冰天雪地的大漠中疾馳,若是不慎因此迷失了方向,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滅。
所以,這樣的大順,他可惹不起。
確定了方向。
固始汗就靜靜等待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