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老。
這座居於孟族地盤上的大城市,同時也是暹羅大城王朝跟緬甸東籲王朝交界的城市。
緬甸跟暹羅,都是很典型的封建體係,君主根據各自的實力,掌控一定的土地為中樞,剩下的地方就是封臣跟僭主們的土地。
因此每當中原王朝實力強悍的時候,這些封臣跟僭主,經常性的雙向進貢。
對中原王朝進貢,是為了獲取跟中原王朝的通商權,而跟暹羅、緬甸的最大勢力進貢,則是為了獲得保護。
但,這隻取決於中原王朝沒有能力滲入中南半島的時候。
而如今的大順,在西南投入大量資金打造水泥通道,最遠已經深入麓川省清萊府,
大順的麓川省,是木邦、八百大甸兩個宣慰司結合形成的,用來分割大順雲南省、孟養宣慰司、東籲國、暹羅國這幾個勢力的緩衝地帶,也是第一批建製完善的大順屯戍力量。
但因為大順的介入,相當於人為在緬甸跟暹羅交界的傣族勢力之中,加入了中原軍事力量。
於是兩國就毛了,暗戳戳安排人偷襲,希望解決掉深入其中的水泥路。
但很可惜,兩國沒辦法發動主力,因為來自大明的殘存勢力——馬祥麟已經越過薩爾溫江,對伊洛瓦底江附近的城市發動進攻,緬甸東籲王朝的主要力量全部用來應對北方進來的漢人勢力。
而暹羅也差不多。
從老撾境內南下的大盛軍勢力,已經拿下八百大甸大部分土地。
而八百大甸乃是暹羅北部重要屏障,更是整個傣族勢力範圍。
這一次漢人南下,帶來了傣族進一步分化。
大量傣族人從八百大甸往南逃離,衝進擁有平原的暹羅國,暹羅王巴塞通已經被鬨得頭疼,實在沒辦法應對,隻能派人聯係難兄難弟緬甸東籲王莽貌吉。
希望雙方合作,放下芥蒂,一邊跟大順朝廷反應,一邊對抗南下的漢人勢力。
本來一開始莽貌吉是沒有興趣的,畢竟莽貌吉一直很反感暹羅國支持孟族造反,尤其是在他北上攻打孟養宣慰司,即將完成緬甸平原地區統一的時候,被暹羅狠狠的捅刀子。
但現在形勢比人強,漢人每次改朝換代,總會帶來邊區的混亂。
尤其是龐大數量的傣族人,被馬祥麟他們幾百或者帶走,進而導致了整個南方好不容易準備成型的傣族政權勢力煙消雲散,連帶著緬甸與暹羅兩國邊境壓力幾乎無法壓製。
同時又因為大明東部的正統力量,桂王朱常瀛一係在暹羅灣被大順的鐵甲艦徹底摧毀,大順開始在沿海建立港口的照會發來了。
中南半島現在已經是一個軍區,大順要統管整個軍區下轄各省的海關、隘口。
照會都發來了。
占城省的大島、西貢。
扶南省的茶榮、富國島。
暹羅省的曼穀、蘇梅島。
傑荼省的獅城、馬六甲。
緬甸省的仰光、若開。
這些地盤,都要圈地,然後交給大順直接安排海關都水、督稅、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