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王三看著自己這個嫡子,還是溫和一笑“對,父皇相信你們。但你們也要找到方向,學文史,就是讓你們學習曆朝曆代的得失,然後找到方向解決問題。
否則,就白瞎了中國幾千年的曆史長度。
當然,也要繼往開來。
因為我們不是奉天承運,而是奉天應民。
所以,想要當中國的皇帝,就必須具備自我改革的勇氣,當然這種改革不是一股腦的,而是要隨時做好前進一步退半步的拉扯。
未來你們需要牽引的,可不是一個中國這麼簡單,而是整個天下,整個地球。
之所以朕說,未來諸藩一定會倒逼中國回旋,就是因為諸藩封建出去了,他們也會發展,也會跟中國形成利益集團,但最後是反噬還是助臂,就要看後世兒孫如何處置。”
“那可以不封建的吧。”王仲係趕緊出言,他其實不想就藩的。
王三聞言,也不生氣,歎了一口氣說“但四方都是敵人,不封建如何能安心?彆忘了,北洲有大明、東洲也有大明。
他們也在努力尋找機會光複,就算光複不了,他們未來也必然會成為我們的敵人。
況且除了大明之外,還有四夷。
他們也在發展,既然早晚都會跟我們形成威脅,為什麼就不能將國內的風險派出去鎮守一地。
至少,前幾代人,與我們是親善的。
幾代人之後,就要用名利器捆綁。
所以,朕擔心的是後世兒孫扛不住名利的誘惑,走向最不好的未來。
但不管如何,大同論的思潮與種子已經落下,若是國家真的扭轉不過來,也會有人扛起刀槍去批判。
這也是為什麼朕要做三百年計劃的原因。
若是三百年計劃完完全全執行下來,到之後的劇變之前,能夠飛入太空,走向宇宙,那麼生活就還能繼續。
一切,都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未來。
而想要學會用發展眼光看未來,除了立足當下,更要了解中國的曆史。
太陽底下無新事,一切都在中國的曆朝曆代能找到類似與對應的事情。”
王三說道這裡,頓了頓後說“這天下,有一種說法,大亂之後必有大治。但大順取代大明所造成的混亂,比曆朝曆代都小,但也都大。
這個當做作業,你們回去之後各有思量,過兩日再來,朕問問你們的想法。”
王三揮揮手,讓這群小子走了。
他們麵麵相覷。
沒想到王三說了這麼多,就為了給他們布置作業。
看他們走了。
王三坐著翻了翻書。
角落,一個人影閃過,笑容燦燦“陛下,這是決定好了?”
聞言,王三抬起頭看了一眼笑著的女人,伸手招了招。
女人趕緊過來,幫著王三理了理衣冠。
“會覺得朕過分嗎?若是沒有這一出,昭虎兒最合適。”
王三的話,讓女人笑容微微僵硬。
她抬起頭,露出熟悉的麵容,赫然是皇後楊氏。
她盯著王三的眼睛看了一會兒後,幽怨說“若是沒有怨言肯定是假的。隻是,你心裡裝了很多東西。那個位置,不合適的人坐,肯定會出大事。
所以,昭虎兒若是接不住,去海外就藩的時候,想來你也不會吝嗇的。”
“嗯。回頭朕會安排。不管這些小子誰合適。他們都需要時間與曆練。第一代皇子,不僅要能看家守業,更要能發展中國與世界。不過,後宮財團那邊,你要盯著點了。最近有些人,動靜不小。”
皇後楊氏聞言,撇撇嘴說“出不了大事,徐氏做的很不錯,她倆母女壓著,一般問題影響不了局麵。隻是,陛下真不放開外勞入內?”
“不能這麼輕易放進來。”王三搖了搖頭,“外勞若不同化三代,再緩慢內遷,必然會導致五胡亂華。
所以,構築周圍一圈的藩鎮,是必須也必要的。”
“行,我會注意。”楊氏苦了臉,王三不開放外勞進來,那麼很多商社成本都會上漲。
也不知道今年會不會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