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軍區這邊的事情,很快就上報到了總辦的朱由檢的手中。
朱由檢看到多爾袞居然在這個時候還在拉仇恨,整個人都是懵的。
他是不知道現在大明滿洲國是什麼政治地位嗎?
居然還在拉仇恨?
看完,他也是頭疼。
趕緊寫了一封報告發給皇宮內的王三。
王三正在翻閱安西軍區的彙報。
安西軍區已經確定要建,最終選擇是以康居府為核心,組建安西軍區。
而康居,就是撒馬爾罕城。
安西軍區有省六省。
分為大宛(費爾乾納)、蔥西(塔吉克)、貴霜(阿富汗)、黑漠(土庫曼)、鹹北(哈薩克西部)、西衢(阿斯塔納為核心的北部哈薩克)。
現在本地已經有確權牧場三千七百六十八萬畝,耕地八百七十三萬畝。
而人口卻隻有三百萬,半數是哈薩克、吉利吉斯人、普什圖人。
並且天方教是他們的教義區,不過隨著高僧的抵達,後續的宗教洗滌也在推進,對於非此即彼的宗教方案,王三其實很不爽,但這一片區域,現在隻是半農半牧的大陸性氣候區。
王三能做的就是先完成本地的居住區建設,然後想辦法趁著冬天的時候,讓本地軍區的屯戍人丁,展開對本地不服的族群清掃。
要麼臣服,要麼死,同時對招攬人手送進天竺夏郡,開始為王氏的天竺後花園做準備。
隻要大順成功拿下整個天竺,光是天竺一地的耕地,就足以養活十幾億人,而且產出的棉花正是大順現在缺少的。
隨著小冰期的變化,大順是真的很缺棉花,在沒有化纖之前,想要全麵普及衣服,那是真的很難。
大順還是有很多地方,窮得一家人隻能讓外出的人穿一件衣服。
這種苦日子,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到頭。
輕歎一聲,王三批複六省允準的建立,同時劃為外藩省,開始將國內的一批中南半島歸化人,送往六省屯戍。
然後開始抓捕本地反抗勢力修鐵路。
要說打仗,或許不好對付,但遊牧劫掠,王三直接從蒙古高原拉來一批蒙人充當打手,要是還覺得不夠,索倫、北山、使犬部、使鹿部進貢給大順的三千人丁,全部拉去西邊。
北方實在太窮了。
大順又花了不少精力構築東北反建奴聯盟,這些年下來,這些更北方的部落,靠著吃建奴的血水,多少也膨脹了起來。
但是人口一多,資源就不夠。
這個時候負責東北諸般事宜的大臣就起了心思,大順不是需要有人鎮守邊區嗎?
那些地方,比這群部落生活的地方更富足,那為什麼不讓這些部落上貢人力,進行簡單軍事訓練之後,直接發去邊區戍邊。
這個提案一出來,一開始朝臣是反對的,畢竟是大順辛苦打下來的地盤,豈能輕易交予他人?
但王三看完之後,同意了。
必須有意識的控製東北少族的數量,否則很容易鬨出不必要的幺蛾子。
至於本地少族,可以讓他們自己貢獻,然後朝廷回禮他們一些聚居小鎮,帶有火炕、蒸汽暖爐的小鎮,幫助他們適應新的生產方式。
如此,就能用爐子,快速拿捏住他們未來的生產生活,然後陸續同化。
所以,安西軍區那邊的打手,絕大部分是更北方,更野蠻的族群在下死手。
劫掠來的人口,大順給賞賜,牧場、牛羊、女人都給,快速在本地繁衍出一批混血兒,然後形成漢人之下的新階層。幫助漢人完成對本地的統治。
所以安西軍區建省的人力問題基本解決,未來這裡也會是一片族群混雜的土地,再也沒有可能擰成一股繩了。
才放下批複,王三看到了新呈遞的奏文,一看寫奏的人,他詫異。
赫然是朱由檢的那一份。
拿來翻翻,王三撇撇嘴,朱批上“滿洲國隻是大明供稅之地,二十年內生滅非是大順所定,興衰由其國君施為。
不管如何,滿洲國都會有一座安歇之島。
以資延恩侯府供養。”
王三寫完,隨意的放在一邊。
之所以弄出一個所謂的大明滿洲國,除了在東瀛豎一塊靶子,更是用來消磨建奴影響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