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住大夥兒!今天維修師傅上家裡來修東西,我一直在幫忙,忘了設定時發布)
“兵役督辦公署長官?”,聽到那名營長的驚詫,呂康不禁皺皺眉頭道,“那不是林鬆嗎?”
對於那位在川渝兩地掀起了驚天風暴的公署長官林鬆,呂康、乃至於是全體川軍官兵的印象都十分深刻,
如今川軍雖然裝備不行,但是整體戰鬥力卻絲毫不下於其他部隊。
除了川人不畏犧牲,敢於拚命以外,戰爭爆發前兵役督辦公署一手主導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預備役製度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督辦公署麾下的兵役所以優厚的待遇招攬了大批精壯加入,
給予裝備和軍餉每日訓練,順手還將盤踞多年的各處山匪賊患給清除掉了,
以至於川渝兩地竟然出現了少見的治安清明。
但兵役督辦公署所做的卻不僅僅如此,根據兵役所宣傳的內容,
參加預備役部隊的士兵所在的戶籍家庭若是佃戶,那麼所在的地主需要給予優待,
這個優待指的是把佃戶們當成平等的勞務關係,由此整個預備役部隊的士氣被牢牢提了上來。
“滬城淪陷後,公署長官林鬆以及大批公署官員被逮捕槍決,還是中統、軍統聯手親自操的刀。”,
呂康繼續回憶著,那時候他還在川軍將領鄧西厚手下擔任團長。
“督辦公署、兵役所、黨部和農會幾乎被殺了個遍,自那以後督辦公署便成了曆史……
沒聽說過有第一任長官包國維這一名字啊!”
實際上公署被中央清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公署長官林鬆除了建立兵役製度以外,
還在基層大力推行建立農會,將基層行政力量重新建立起來,以兵役所的預備役士兵作為武力,
強行從鄉紳手裡再次奪回了基層的行政權力,沒了征丁征稅的權利,同時還被丈量田畝核算稅款……。
也正是因為農會這一敏感機構的做法徹底得罪了川渝兩地的地主階層,
因此當滬城淪陷後,迫於內部壓力以及農會這一極具紅色特征的機構存在,
朝廷和議會一致通過了取締和肅清兵役督辦公署的決定。
那營長此時也是一臉恍惚道,
“包長官剛來渝城建立公署的時候,還不是以長官自居,而是專員的身份開展工作,
他親自帶著兵役所和農會的乾部們下鄉來宣傳”
“我記得很清楚,那時候我們一家已經快要餓死了,
過來催債的劉地主還在抓著我和我老漢兒(爹,爸爸的意思)去給他們乾活兒,
正巧被過來宣傳的包長官看見……”
川軍營長陷入了回憶,他隻記得那是一張有些模糊但是很年輕的麵龐,活像是個白臉秀才,“自那以後我家才算是得救了,
我老漢兒說,‘三娃,包長官救了我們的命,你得還給人家!他們不是招什麼預備役嗎?你去吧!’,
再後來我就去預備役當了兵,本想著再見到包長官給他鞠個躬,但是一直在部隊裡再沒了機會,直到後麵小鬼子打進了盧溝橋,
聽說包長官連夜帶著部隊去了前線……”
呂康這時候才恍然大悟,後麵的情況他再清楚不過了,
中統、軍統和議會下屬的中央軍重新進駐川渝兩地,血洗了兵役公署上下係統後,
又把目光盯上了那批還沒來得及出川的預備役部隊。
後來是川軍各將領覺得這批訓練有素的士兵們被殺了怪可惜的,
於是在川省主席劉香的請求下,預備役部隊被打亂並入到了整編後的川軍,
也正是這一批軍事素質過硬的預備役士兵在出川後成了各部隊的主力和骨乾。
呂康的部隊中也吸納了不少,這名營長陳三就是其中之一。
“怎麼從沒聽你們說起過這位包長官的事兒?”,呂康不解的問道,似乎那位包長官在川渝期間一直都是非常低調,
他整日跟隨著長官鄧西厚都沒能見到過這神秘的專員。
“我們不敢……”,陳三有些小心地看著呂康說道,
“那會兒凡是跟兵役公署有關的人全部都吃了子彈,咱們好不容易撿了條命,哪敢再提以前的事兒!”
“就是旅長您不像那幫雜碎,所以這次才跟您說了這事兒……”
聽到陳三的話,呂康微微眯了眯眼睛,他好像明白了為什麼身為中央軍的包國維會被派遣到日軍重兵所在的魯南地區了。
他轉過頭看著那支漸漸消失在遠方的軍隊,心中一陣激蕩。
………………
騰城北,界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