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都城,這座曆經戰火和屈辱的中原古城,如今正以一副殘破卻仍不失莊嚴的模樣靜靜佇立在晨光下。
戰火在城牆上留下了斑駁痕跡,許多地方的磚石已經坍塌,甚至露出了裡麵的夯土。
同盟軍第八十七師曾在此堅守,與日軍展開了慘烈的攻防戰和巷戰。
激烈的戰鬥讓這座城池遍布彈痕,無數古建築在戰火中化為廢墟。
直到日軍攻入城中,城破之日,刀兵肆虐,三日不封刀,百姓慘遭屠戮,整個商都城一片淒慘。城內房屋被焚毀,街道滿目瘡痍,屍橫遍地,血流成河。
戰後,日軍扶植起的偽政府也隻是修繕了幾處主要建築,修補了一些交通要道作為門麵象征。
眼下,日軍已經撤退的消息早早傳遍全城。
早晨,商都城的大南門前便聚集了大量的百姓,這道城門曾經是商都城的重要門戶,國民軍占據此處時將大南門改為中山路門。
日軍占領商都城後,這道門又被改為“新民門”。
中山路門前,百姓們成群地聚集在城門下,目光複雜。
“模範師真的會來嗎?”一個身材瘦小的老者望著中山路門前方的龍亭,喃喃自語。
“聽說今天早上就到,他們可是打跑鬼子的英雄!”,旁邊一個年輕人回答,語氣中帶著一絲興奮。
“可彆忘了鬼子進城後是什麼樣子……”
身後一個中年男人提醒道,“誰知道模範師會不會像鬼子那樣燒殺搶掠。”
“不會的!”,先前那個年輕人堅定地說,“模範師是我們豫省的軍隊,他們怎麼會害自己的鄉親?他們在鄭城可是救了不少人!”
爭論聲此起彼伏,但更多的人沉默著,眼神複雜地看著城門。這座城池的百姓見過太多血與火,信任和希望對他們來說,早已是奢侈品。
…………
模範師的隊伍正從南向北緩緩朝著商都城進發,第一站便是龍亭,
這座坐落在城外大道儘頭的建築,是中山路門的門戶,因其地勢重要,素有“商都最後的屏障”之稱。
龍亭所在之地,正是北宋汴梁皇宮的舊址。
北宋時期,這裡曾是繁華輝煌的皇宮,金碧輝煌的建築群坐落其間,
但金兵南下的鐵蹄踏碎了大宋王朝的繁榮,北宋皇宮的大部分建築毀於戰火,如今早已蕩然無存。
龍亭巍然佇立在巨大的青磚台基上,數十台階直通其頂,威嚴莊重。
這座重簷歇山頂的宮殿式建築,因亭內供奉前朝皇帝的萬歲牌位,又被稱為“龍亭”。
它坐北朝南,俯瞰整條大道,在晨光下,屋頂的琉璃瓦泛著金色的光芒,宛如一頭蟄伏的巨龍。
在模範師圍城期間,這裡曾是日軍守城部隊高橋聯隊的指揮中心。
日軍憑借龍亭的地勢,將其改造為臨時的碉堡和了望點,俯視城外的一切。
不過由於模範師的圍城戰術並未選擇直接轟炸城內,因此龍亭幸運地躲過了戰火的摧殘,仍保持著其原有的模樣。
包國維站在龍亭的台階下,抬頭望著眼前這座建築。
他沉默片刻,隨即邁步登上台階,身後的軍官諸多警衛軍士們默默跟隨。
登上龍亭最高處,清晨的風迎麵拂來,帶著涼意吹進了包國維的脖頸。
龍亭的視野極好,左側的潘家湖和右側的楊家湖宛如兩麵明鏡,湖水在晨光下泛著粼粼波光,安靜得仿佛這片土地從未經曆過戰火。
遠處,中山路筆直地向城門延伸,像一條紐帶,將龍亭與城池連接在一起。
包國維佇立在欄杆旁,雙手背負,目光遠眺。視線穿過晨霧,落在數百米外的中山路門上。那扇城門此時已經打開,門前聚集的人群隱約可見。
“這裡的確是塊好地方,難怪日軍將指揮部設在此處。”
身旁的王大發輕聲附和“師座說得對,這裡占據地勢,既可俯瞰全城,又是進退自如的要道。”
陳鬆柏此時走上前,遞上一份大紅色的東西,語氣帶著幾分嘲諷,
“師座,剛剛接到了城內諸多士紳的聯名書,歡迎我模範師入城。
來人還特意帶話,說已經在城內的‘醉仙樓’設好了宴席,恭候師座大駕。”